【鑒定中藥材名】天南星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異葉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或東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的干燥塊莖。該藥材為扁圓形塊莖,古人謂之形似南天“老人星”,故名天南星。
【藥材歷史考證】《神農本草經》載有虎掌,列為下品。《名醫別錄》雲:“生漢中(今陝西)山谷及冤句(今山東菏澤),二月、八月采,陰干。”《本草經集注》雲:“近道亦有,形似半夏,但皆大,四邊有子如虎掌。”《新修本草》曰:“其苗一莖,莖頭一葉,枝丫胰莖,根大者如拳,小者如雞卵,都似扁柿,四畔有圓牙,看如虎掌,故有此名。”
《本草圖經》曰:“今河北州郡亦有之。初生根如豆大,漸長大似半夏而扁,累年者,其根圓及寸,大者如雞卵,周圍生圓芽二三枚或五六枚。三月、四月生苗,高尺余,獨莖,上有葉如爪,五六出分布,尖而圓。一窠生七八莖,時出一莖作穗,直上如鼠尾,中生一葉如匙,裹莖作房,旁開一口,上下尖,中有花,微青褐色,結實如麻子大,熟即白色。”並附有“冀州虎掌”圖。根據以上本草所述及附圖考證,可以確認古代本草所載虎掌為天南星科半夏屬植物掌葉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
天南星的始載本草《本草拾遺》雲:“生安東(今遼寧丹東)山谷,葉如荷,獨莖,用根最良。”《開寶本草》曰:“生平澤,處處有之。葉似翦葉,根如芋。二月、八月采之。”《本草圖經》曰:“今處處有之。二月生苗似荷梗,莖高一尺以來。葉如蒟蒻,兩枝相抱。五月開花似蛇頭,黃色。七月結子作穗似石榴子,紅色。根似芋而圓。二月、八月采根。“並附有“滁州南星”圖。根據以上本草所述及附圖考證,與天南星科天南星屬植物異葉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1.相符。
《本草圖經》曰:“古方多用虎掌,不言天南星。天南星近出唐世,中風痰毒方中多用之。”《本草圖經》在虎掌一藥條下曰:“今冀州人菜園中種之,亦呼為天南星。”由此可見,最初虎掌、天南星為二種藥物,因其形態、功效相近,後人逐漸相混。至明代,《本草蒙荃》雲:“天南星,《本經》載虎掌草即此,後人以天南星改稱。”《本草綱目》將虎掌、天南星並為一條,李時珍釋其名曰:“虎掌因葉形似之,非根也。南星因根圓白,形如老人星狀,故名南星,即虎掌也。”李時珍認為虎掌與天南星是一物,並將其原植物混為一談,以至虎掌之名漸漸湮沒,虎掌僅作為天南星的品種之一在臨床藥用。
【植物形態鑒定】
1.天南星:多年生草本,高40~90cm。塊莖扁球形。葉1,極稀2,葉柄長40~80cm,中部以下具鞘,有時具褐色斑塊;葉片放射狀分裂成傘形,裂片無定數,3~20片不等,披針形、長圓形至橢圓形,長6~24cm,寬6~35mm,先端漸尖或尾尖,全緣。肉穗花序,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序柄比葉柄短,由葉鞘部抽出,佛焰苞綠色,背面有白色條紋,或紫色而無條紋,管部圓筒形,喉部張開,檐部三角狀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長4~7cm,先端常有線形尾尖;雄花序2~2.5cm;雌花序長約2cm;各附屬器棒狀,圓柱形,長2~4.5cm;粗2.5~5mm,先端光滑,基部漸狹;雌花序上具中性花。漿果紅色,種子1~2,球形,淡褐色。花期5~7月,果期9月。
2.異葉天南星與天南星主要區別特征:葉1;葉片鳥足狀分裂,裂片13~19,倒披針形、長圓形或線狀長圓形,基部楔形,中裂片無柄或具長15mm的短柄,長3~15crn,寬7~58mm,比側裂片約短1/2;肉穗花序兩性或雄花序單性;各附屬器基部粗5~11mm,蒼白色,向上細狹,長10~20cm,至佛焰苞喉部以外之字形上升(稀下彎)。花期4~5月,果期7~9月。
3.東北天南星與天南星主要區別特征:塊莖小,近球形;葉1;葉片鳥足狀分裂,裂片5,中裂片具長2~20mm的柄,長7~11cm,寬4~7cm,側裂片具長5~10mm共同的柄,與中裂片近等大;佛焰苞長約10cm,管部漏斗狀,白綠色,長5cm,上部粗2cm;各附屬器具短柄,棒狀,長25~35mm,基部截形,粗4~5mm,向上略細,先端鈍圓,粗約2mm。花期5月,果期9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扁球形,高1~2cm,直徑1.5~6.5cm。表面類白色或淡棕色,較光滑,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有麻點狀根痕,有的塊莖周邊有小扁球狀側芽。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不平坦,白色,粉性。氣微辛,味麻辣。
【藥材顯微鑒定】本品粉末類白色。澱粉粒以單粒為主,圓球形或長圓形,直徑2~17μm,臍點點狀,裂縫狀,大粒層紋隱約可見;復粒少數,由2~12分粒組成。草酸鈣針晶散在或成束存在於黏液細胞中,長63~131μm。草酸鈣方晶多見於導管旁的薄壁細胞中,直徑3~20μm。
【生境分布】南星生於林下、灌叢、草坡或荒地;除東北、內蒙古、新疆外,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各地常見栽培。異葉天南星生於林下、灌叢或草地;除東北、西藏外,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東北天南星生於林下或溝邊。分布於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山東、河南。
【采集加工】秋、冬二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及外皮,干燥。
【飲片炮制】
1.生天南星:除去雜質,洗淨,干燥。
2.制天南星:取淨天南星,按大小分別用水浸泡,每日換水2~3次,如起白沫時,換水後加白礬(每天南星100kg,加白礬2kg),泡一日後,再進行換水,至切開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將生姜片、白礬置鍋內加適量水煮沸後,倒入天南星共煮至無干心時取出,除去姜片,晾至四至六成千,切薄片,干燥。
每天南星100kg,用生姜、白礬各12.5kg。
【性能功用】苦、辛,溫;有毒。歸肺經、肝經、脾經。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用於頑痰咳嗽,風疾眩暈,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驚風.破傷風。生用外治癰腫,蛇蟲咬傷。內服:3~9g;一般炮制後用。
外用:生品適量,研末以醋或酒調敷患處。
【附注】置通風干燥處貯藏,防霉、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