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水蛭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水蛭科動物螞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卵葉螞蟥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或水蛭Hirude nipponica Whitman的干燥體。
【藥材歷史考證】本品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新修本草》雲:“此物有草蛭、水蛭。大者長尺,名馬蛭,一名馬蜞,並能咂牛、馬、人血,今俗多取水中小者,用之大效。”《本草衍義》曰:“大者京師又謂之馬鱉,腹黃者為馬蟥。”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古代藥用水蛭並非一種,與現代藥用水蛭基本相符。
【動物形態鑒定】
1.螞蟥體型特大,略呈紡錘形,扁平,成體長60~120mm,寬13~40mm。背面凸,腹面平,前端尖細,後端鈍圓。背面黑綠色,有5條黑色與淡黃色相間的縱紋,其余部分灰白色,雜有茶褐色斑點。體環數107,環帶明顯。前吸盤小,颚齒不發達,不吸血,後吸盤圓大,吸附力強,雄、雌生殖孔各位於33/34、38/39環溝間,第5對眼與雄性生殖孔所在環之間相距24環。肛門開口於最末2環的背面。
2.卵葉螞蟥與螞蟥主要區別特征:體型中等,背面茶褐色,有黑褐色斑點構成的5條縱紋。颚齒亦不發達。
3.水蛭與以上二種主要區別特征:體長30~50mm,寬4~6mm,背面暗綠色,有5條黃白色縱紋,颚齒發達,嗜吸人畜及其他動物血液。雄、雌生殖孔各位於31/32、36/37環溝間,第5對眼與雄性生殖孔所在環之間相距22環。
【藥材性狀鑒定】
1.螞蟥:呈扁平紡錘形,有多數環節,長4~10cm,寬0.5~2cm。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稍隆起,用水浸泡後,可見黑色斑點排成5條縱紋;腹面平坦,棕黃色。兩側棕黃色,前端略尖,後端鈍圓,兩端各具1吸盤,前吸盤不顯著,後吸盤較大。質脆,易折斷,斷面膠質狀。氣微腥。
2.水蛭:扁長圓柱形,體多彎曲扭轉,長2~5cm,寬0.2~0.3cm。
3.柳葉螞:蟥狹長而扁,長5~12cm,寬0.1~0.5cm。
【生境分布】螞蟥生活於水田、湖沼中;吸食水中浮游生物、小型昆蟲、軟體動物及泥面腐殖質;冬季蟄伏土中。分布於遼寧、吉林、河北、陝西、甘肅、寧夏、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卵葉螞蟥與螞蟥生境相似,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水蛭生活於水田、溝渠中、湖沼中;吸食人畜血;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燙死,曬干或低溫干燥。
【飲片炮制】
1.水蛭:洗淨,切段,干燥。
2.燙水蛭:取水蛭段,照燙法用滑石粉燙至微鼓起。
【性能功用】鹹、苦,平;有小毒。歸肝經。破血,逐瘀,通經。用於癥瘕痞塊,血瘀經閉,跌打損傷。內服:1.5~3g,水煎服。孕婦禁用。
【附注】置干燥處貯藏,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