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仙茅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石蒜科植物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的干燥根莖。李時珍釋其名曰:“其葉似茅,久服輕身,故名仙茅。”
【藥材歷史考證】仙茅的始載本草為《雷公炮炙論》。《本草圖經》曰:“今蜀川、江湖、兩浙諸州亦有之。葉青如茅而軟,復稍闊,面有縱理,又似棕榈。至冬盡枯,春初乃生。三月有花如栀子黃,不結實。其根獨莖而直,旁有短細根相附,肉黃白,外皮稍粗,褐色。”並附有“江寧府仙茅”圖。《本草綱目》曰:“四五月中抽莖四五寸,開小花深黃色,六出。”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仙茅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多年生草本。根莖圓柱狀,直徑約1cm,垂直向下生長。葉基生,3~6片;葉片線形至披針形,長10~90cm,寬5~25mm,先端長漸尖,基部漸狹成短柄或近無柄。花莖長6~7cm,大部分藏於鞘狀葉柄基部之內,被毛;苞片披針形,長2.5~5cm,具緣毛;總狀花序多少呈傘房狀,通常具4~6朵花;花梗長約2mm;花被裂片6,黃色,長圓狀披針形,長8~12mm,寬2.5~3mm;雄蕊6,長約為花被裂片的1/2,柱頭3裂;子房狹長,頂端具長喙。花果期4~9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圓柱形,略彎曲,長3~10cm,直徑0.4~1.2cm。表面棕色或褐色,粗糙,有細孔狀的須根痕及橫皺紋。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灰白色或棕褐色,近中心處色較深。氣微香,味微苦、辛。
【藥材顯微鑒定】橫切面:木栓細胞3~10列。皮層寬廣,偶見根跡維管束,皮層外緣有的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內皮層明顯。中柱維管柬周木型及外韌型,散列。薄壁組織中散有多數黏液細胞,類圓形,直徑60~200μm,內含草酸鈣針晶束,長50~180μm。薄壁細胞充滿澱粉粒。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中加熱回流提取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仙茅苷對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一甲醇一甲酸(10:1: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2%鐵氰化鉀-2%三氯化鐵溶液(1:1),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斑點。
【生境分布】生於山林中、草地及荒坡上。分布於湖南、廣東、廣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灣、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
【采集加工】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根頭和須根,洗淨,干燥。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洗淨,切段,干燥。
【性能功用】辛,熱;有毒。歸腎經、肝經、脾經。補腎陽,強筋骨,祛寒濕。用於陽痿精冷,筋骨痿軟,腰膝冷痺,陽虛冷瀉。內服:3~9g,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附注】置干燥處貯藏,防霉,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