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冬蟲夏草的鑒別方法

冬蟲夏草的鑒別方法

  【鑒定藥材名冬蟲夏草

  【藥材來源】本品為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屍體的干燥復合體。

  【本草品種考證】冬蟲夏草的始載本草《本草從新》釋其名日:“冬蟲夏草,四川嘉定府所產者最佳,雲南、貴州所產者次之。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蠶,有毛能動,至夏則毛出土上,連土俱化為草。”《本草綱目拾遺》雲:“出四川江油縣化林坪,夏為草,冬為蟲。”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本品即為今之冬蟲夏草。

  【植物形態鑒定】子實體從寄主的頭部生出,通常單一,偶有2~3個者,呈細長棒球棍狀,長4~11厘米,下面不育柄部分長3~8厘米。上面膨大部分為子座,近圓筒形,長1.5~3.5厘米,直徑2~4毫米,表面灰棕色,密生多數子囊殼,每子囊有8個線形孢子;幼時內部充塞,成熟後中空。冬蟲夏草的形成:夏季,子囊孢子成熟時,由子囊內射出後分裂成小段,每段萌發時產生芽管,侵入寄主幼蟲體內生長,染病幼蟲鑽入土中,冬季菌絲逐漸充滿蟲體,幼蟲死亡形成菌核。蟲體實際上成了培養基,菌絲破壞了幼蟲體內器官,但蟲體的角皮尚基本完整無損。翌年夏季,自幼蟲屍體的頭部長出子實體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由蟲體與從蟲頭部長出的真菌子座相連而成,蟲體似蠶,長3~5厘米,直徑3~8毫米;表面深黃色至黃棕色,有環紋20~30個,近頭部的環紋較細;頭部紅棕色,足8對,中部4對較明顯;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黃白色。子座細長圓柱形,長4~7厘米,直徑約3毫米;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細縱皺紋,上部稍膨大;質柔韌,斷面類白色。氣微腥,昧微苦。

  【藥材顯微鑒定】子座頭部橫切面:子囊殼大部分陷入子座內,先端突出於子座之外,大小為250~280微米×90—150微米,每一個子囊殼內有多數線形的子囊,大小為120~160微米×2.5--4微米,子囊內有數個具有橫隔膜的子囊孢子。

  【生境分布】寄生在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地帶鱗翅目的幼蟲上。分布於四川、青海、西藏、甘肅、貴州、雲南、湖北、山西等省區。

  【采集加工】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發散時挖取,曬至6~7成干,除去似纖維狀的附著物及雜質,曬干或低溫干燥。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性能功用】甘,平。歸肺經腎經。補肺益腎,止咳化痰。用於久咳虛喘,勞嗽咯血,陽痿遺精,腰膝酸痛。內服:3~9克,水煎服;或研末服。本品系平補之藥,療效緩慢,須長期服用方能見效。

  附注 1.置陰涼干燥處貯藏。

  2.冬蟲夏草的偽品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麥角菌科真菌亞香棒蟲草Cordyceps hawkesii Gray的子座及寄主幼蟲屍體的干燥復合體,在安徽、湖南、湖北、河南等地曾混作冬蟲夏草藥用。據湖南省藥檢所報道,本品日服4.5克,普遍出現不良反應,以頭昏、惡心、嘔吐最為突出。連服兩個月時,則出現白血球和中性粒細胞減少的趨勢。

  ②麥角菌科真菌香棒蟲草Cordyceps barnesii Thwaites的子座及寄主幼蟲屍體的干燥復合體,在河南曾混作冬蟲夏草藥用。

  ③麥角菌科真菌涼山蟲草Cordyceps liangshanensis Zang,Hu et Liu的子座及寄主幼蟲屍體的干燥復合體,在四川等地曾混作冬蟲夏草藥用。

  ④唇形科植物地蠶Stachus geobombycis C.Y. Wu及其同屬植物的地下塊莖曾在我國部分地區充作冬蟲夏草藥用。

  ⑤另有不法藥販將黃豆粉或澱粉用模具壓制再染色後充作冬蟲夏草(人工蟲草)。這些偽制蟲草因用模具壓成,故樣品大小、色澤均基本整齊一致,如有差異,則亦為人工偽造所致。

  以上5種冬蟲夏草正品及偽品藥材檢索表:

  1.植物地下塊莖紡錘形,兩頭略尖,具4~15個環節,節上可見點狀芽痕和須根痕--地蠶

  1.由子座及其寄主幼蟲屍體組成的復合體。

  2.外表光滑,折斷面加碘試液即變成藍色,外表顏色易洗掉--人工冬蟲夏草

  2.外表有皺紋,遇碘試液不變色,外表顏色不易洗掉。

  3.子座寄生於金龜子幼蟲頭部長出,頭部有一對鳌牙--香棒蟲草

  3.子座寄生於鱗翅目幼蟲頭部長出,蟲體似蠶。

  4.蟲體表面深黃色至黃棕色--冬蟲夏草

  4.蟲體表面棕黑色或黑褐色。

  5.子座長5~8厘米,子囊殼埋生於子座內--亞香棒蟲草

  5.子座長20~30厘米,子囊殼突出於表面著生--涼山蟲草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