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鑒定 >> 虎杖的鑒別方法

虎杖的鑒別方法

  【鑒定中藥材名虎杖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蓼為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干燥根。本植物莖直立而有節,形似手杖;莖表面散生多數紫紅色斑點,狀如虎皮上的斑紋,故名虎杖。

  【藥材歷史考證】虎杖,原名虎杖根。其始載本草為《名醫別錄》。《本草經集注》雲:“田野甚多此,狀如大馬蓼,莖斑而葉圓。”《本草拾遺》雲:“莖上有赤點者是。”《本草圖經》曰:“虎杖一名苦杖。舊不載所出州郡,今處處有之。三月生苗;莖如竹筍狀,上有赤斑點,初生便分枝丫;葉似小杏葉;七月開花,九月結實。”李時珍釋其名曰:“杖言其莖,虎言其斑也。”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現今藥用虎杖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莖橫走,木質化,外皮棕色,斷面黃色。莖直立,叢生,中空,基部木質化,散生紅色或紫紅色斑點,節稍膨大。葉互生,具短柄;托葉鞘膜質,抱莖;葉片卵狀橢圓形至寬卵形,長6~12厘米,寬5~9厘米,先端短驟尖,基部圓形或近楔形,全緣。花單性,雌雄異株,成腋生密集的圓錐花序;花小,花被片5,白色或淡綠白色,2輪排列,外輪3片在果期增大,背部生翅;雄花雄蕊8,具退化雌蕊;雌花具退化雄蕊,子房上位,花柱3,分離,柱頭擴展,呈雞冠狀。瘦果卵狀三稜形,長3~4毫米,黑褐色,光亮,包於宿存的翅狀花被內,翅倒心狀卵形,長6~10毫米,基部楔形,下延至果梗。花期6~8月,果期9~10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多為圓柱形短段或不規則厚片,長1~7厘米,直徑5~25毫米。外皮棕褐色,有縱皺紋及須根痕,切面皮部較薄,木部寬廣,棕黃色,射線放射狀,皮部與木部較易分離。根莖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狀。質堅硬。氣微,味微苦、澀。

  【藥材顯微鑒定】根莖橫切面:木栓層為5~10列木栓細胞,棕紅色。皮層較窄,散有纖維束,有時可見切向延長的分枝狀石細胞;薄壁細胞含有草酸鈣簇晶及澱粉粒。韌皮部也有纖維束和草酸鈣簇晶散在。形成層成環。木質部中木纖維發達,導管較少,常單個或數個成束散列於木纖維及木薄壁細胞間,木射線寬2~7列細胞。髓部薄壁細胞含有草酸鈣簇晶;有時可見類圓形石細胞。

  粉末特征:棕黃色或棕色。①草酸鈣簇晶較大,直徑21~110微米,稜角較鈍。②韌皮纖維成束,細長,較平直,木化,紋孔細點狀、人字形或十字形,胞腔內含澱粉粒,有的纖維具橫隔。③分枝狀石細胞多2~3個相連,紡錘形、類長方形或延長呈纖維狀。孔溝疏密不一,胞腔內含澱粉粒。有的石細胞具橫隔。④木栓細胞扁平,數層重疊或單個散離。胞腔大多充滿棕紅色物,並現不規則紋理。⑤木射線細胞易察見,壁厚木化,紋孔較密。⑥澱粉粒眾多,單粒類圓形,直徑3~13微米,臍點點狀,復粒大多由2~4分粒組成。

  【藥材理化鑒定】1.取本品粉末5克,加乙醇25毫升,浸漬2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約5毫升,充分攪拌,取上清液,加氯仿10毫升,振搖提取,分取氯仿層,蒸干,加氫氧化鈉試液2滴,顯櫻紅色。

  2.取上項下氯仿提取後的水液,加醋酸乙酯10毫升,振搖提取,分取醋酸乙酯液,蒸干,殘渣加水約5毫升,再用乙醚5毫升提取。分取乙醚液,揮干,殘渣加乙醇1毫升使溶解,取少量點於濾紙上,晾干,置紫外光燈(365納米)下觀察,顯亮藍色熒光;取水層液,加三氯化鐵試液2滴,顯污綠色。

  【生境分布】喜生於濕潤而深厚的土壤中,多見於山坡、山麓、溪谷兩岸的灌叢邊、溝邊草叢中及田野路旁,常見成片生長。分布於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台灣、雲南、貴州、四川、西藏等省區。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淨,趁鮮切短段或厚片,曬干。

  【飲片炮制】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干燥。

  【性能功用】味微苦,性微寒。歸肝經膽經肺經。祛風利濕,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於關節痺痛,濕熱黃疸,經閉,癓瘕,咳嗽痰多,水火燙傷,跌撲損傷,癰腫瘡毒。內服:9~15克,水煎服。外用:適量,制成煎液或油膏塗敷患處。孕婦慎用。

  【附注】置干燥處貯藏,防霉,防蛀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