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中藥材名】雞冠花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苋科植物雞冠花Celosia cristata L.的干燥雞冠狀花序。因其花序形似雞冠狀,故名雞冠花。
【藥材歷史考證】雞冠花原以雞冠子入藥,其始載本草《本草拾遺》雲:“雞冠子,涼,無毒。止腸風瀉血,赤白痢,婦人崩中帶下,入藥炒用。”《嘉祐本草》、《證類本草》與《本草綱目》均轉引了以上所述。雞冠花一名的始載本草《滇南本草》雲:“止腸風血熱,婦人紅崩帶下,赤痢下血,用紅花效;白痢下血,用白花效。”李時珍曰:“雞冠處處有之。三月生苗,入夏高者五六尺,矬者才數寸。其葉青柔,頗似白苋菜而窄,梢有赤脈。其莖赤色,或圓或扁,有筋起。六七月梢問開花,有紅、白、黃三色。其穗圓長而尖者,俨如青葙之穗;扁卷而平者,俨如雄雞之冠。花大有圍一二尺者,層層鄭出可愛。子在穗中,黑細光滑,與苋實一樣。其穗如秕麥狀。花最耐久,霜後始蔫。”李時珍謂雞冠花主治“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崩中赤白帶下,分赤白用。”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現今藥用雞冠花及其原植物相符。
【植物形態鑒定】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全體無毛。莖直立,頗粗壯,綠色或帶紅色,具縱稜。葉互生,葉柄通常紅色;葉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3厘米,寬2~6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穗狀花序頂生,呈扁平的雞冠狀、卷冠狀或羽毛狀,一個大花序下面有數個較小的分枝,分枝圓錐狀矩圓形;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紅色、紫色、黃色、橙色或紅色與黃色相間,干膜質,有光澤,宿存;花被片5,橢圓狀卵形,頂端尖;具1中脈;雄蕊5,花絲下部合生成杯狀;子房上位,柱頭2淺裂。胞果卵形,長2.5~3毫米,蓋裂。種子扁圓形,直徑約1.5毫米。花期7~10月,果期9~11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為穗狀花序,多扁平而肥厚,呈雞冠狀。長8~25厘米,寬5~20厘米。上緣寬,具皺褶,密生線狀鱗片,下端漸窄,常殘留扁平的莖。表面紅色、紫紅色或黃白色;中部以下密生多數小花,每花宿存的苞片及花被片均呈膜質。果實蓋裂,種子扁圓腎形,黑色,有光澤。體輕,質柔韌。氣微,味淡。
【藥材顯微鑒定】粉末特征:①苞片細胞排列整齊,壁薄,微作波狀彎曲。②花被下表皮細胞作波狀突起,細胞形狀模糊,幾不可辨,有時在花被的基部,可見散在的氣孔。③非腺毛由數個細胞組成,壁薄,頂端細胞微有皺縮。④花粉粒極少,圓球形,外壁微有縱直紋理。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均有廣泛栽培,為常見觀賞花卉之一。
【采集加工】秋季花盛開時采收,曬干。
【飲片炮制】1.雞冠花除去雜質及殘莖,切段。
2.雞冠花炭 取淨雞冠花,照炒炭法炒至焦黑色。
【性能功用】味甘、澀,性涼。歸肝經、大腸經。收斂止血,止帶,止痢。用於吐血,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帶下,久痢不止。內服:6~12克,水煎服。
【附注】置通風干燥處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