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半夏厚樸湯,出自《金匮要略》。
【組成】半夏一升(12g)、厚樸三兩(9g) 、茯苓四兩(12g)、 生姜五兩(15g) 、蘇葉二兩(6g)。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氣散結,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氣。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脅滿悶,或咳或嘔,舌苔白潤或滑膩,脈滑或弦。
【方解】本方主治梅核氣是由情志不暢,痰氣互結咽喉所致。情志不暢,肝氣郁結,致肺胃宣降失常,聚津為痰,氣郁痰阻,互結於咽喉,故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脅滿悶;痰氣上逆,肺、胃失和,則或咳或嘔;舌苔白潤或滑膩,脈滑或弦,均為痰阻氣滯之征。氣不行則郁難開,痰不化則結難散,故治宜化痰、行氣兼顧,使氣行則郁開,痰化則結散。方中半夏化痰開結,降逆和胃,重在降逆;厚樸下氣除滿,以散胸中滯氣,重在行氣,二者相伍,一化痰結,一行氣滯,痰氣並治,使痰降則氣行,郁開則痰降,共為君藥。茯苓滲濕健脾,助半夏祛濕化痰;蘇葉芳香宣肺,順氣寬胸,宣通胸中之郁結之氣,助厚樸順氣寬胸,共為臣藥。生姜和胃降逆止嘔,且制半夏之毒,為佐藥。五藥辛苦合用,辛以開結,苦能降逆,溫以化痰,共奏行氣散結,降逆化痰之功。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療梅核氣的代表方,以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苔白膩,脈弦滑為辨證要點。
2.現代應用本方常用於治療癔症、胃神經官能症、慢性咽炎、咽部異感症、慢性支氣管炎、食管痙攣等屬氣滯痰阻者。
【使用注意】本方藥物多苦溫辛燥,適宜於痰氣互結偏於寒性者;若見顴紅口苦,舌紅少苔,陰傷津少者,為氣郁化火,痰火互結所致,雖有梅核氣症狀,亦不宜使用。
【方歌】半夏厚樸與紫蘇,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氣滯成梅核,降逆開郁氣自舒。
【知識拓展】半夏厚樸湯為治梅核氣的專方。其病證特點:一是病位在咽喉,二是病性多為自感覺異常,如梅核塞於咽喉,但不礙飲食,故而得名。現代醫學稱此病為咽部異物症,或咽喉神經官能症、癔症球等。主要與精神情緒因素密切相關,屬非器質性咽異感症。現代研究:本方能顯著抑制麻醉貓電刺激喉上神經的喉反射,可消除咽中有異物感之感覺,故可治療梅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