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藿香正氣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去皮各一兩(各30g),半夏曲、白術、陳皮去白、厚樸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二兩(各60g) ,藿香去土三兩(90g) ,甘草炙二兩半(75g)。
【用法】共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同煎至七分,熱服;如欲出汗,衣被蓋,再煎並服。現代用法:共為細末,每服6g,姜、棗煎湯送服。或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證。惡寒發熱,頭痛,脘悶食少,腹脹腹痛,惡心嘔吐,腸嗚洩瀉,舌苔白膩,脈浮或濡緩。
【方解】本方證為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氣機不暢,升降失常所致。外感風寒,衛陽被郁,故惡寒發熱,頭痛;濕食傷中,脾弱不運,氣機不暢,則脘悶食少,腹脹腹痛;濕濁內阻,升降失常,惡心嘔吐,腸鳴洩瀉;舌苔白膩,為內傷濕滯之征;脈浮或濡緩,為外寒內濕之征。治宜外散風寒,內化濕濁。方中藿香用量獨重,其性味辛溫而解在表之風寒.又芳香而化在裡之濕濁,且可辟穢和中,降逆止嘔,為君藥。配以紫蘇、白芷,解表化濕,以助君藥外散風寒,兼化濕濁;半夏曲、陳皮燥濕和胃,降逆止嘔,助藿香解表化濕,共為臣藥。白術、茯苓健脾祛濕;厚樸、大腹皮、桔梗行氣化濕,暢中消脹,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姜棗煎服,能調和脾胃。諸藥合用,能使風寒外解,濕濁內化,氣機通暢,脾胃調和,諸症自愈。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解表和中,芳香化濕的常用方,以惡寒發熱,嘔吐洩瀉,舌苔白厚而膩為辨證要點。
2.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治療夏秋季節性感冒、胃腸性感冒、急性胃腸炎屬濕滯脾胃,外感風寒者。
【方歌】藿香正氣大腹蘇,甘桔陳苓樸白術,夏曲白芷加姜棗,外寒內濕均能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