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出處】升陽益胃湯,元·《內外傷辨惑論》。
【組成】黃芪二兩(30克)、半夏一兩(15克)、人參一兩(15克)、炙甘草一兩(15克)、獨活五錢(9克)、防風五錢(9克)、白芍五錢(9克)、羌活五錢(9克)、陳皮四錢(6克)、茯苓三錢(5克)、柴胡三錢(5克)、澤瀉三錢(5克)、白術三錢(5克)、黃連一錢(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益氣升陽,清熱除濕。
【主治】主治脾胃氣虛,濕熱滯留中焦,症見飲食無味,脘腹脹滿,怠惰嗜臥,四肢酸楚,口苦舌干,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臨床應用】臨床主要用於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荨麻疹、腹瀉等病症。
1.慢性疲勞綜合征:本方加味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56例,療程為2個月。臨床療效評價以疲勞感及其他臨床症狀消失,精神狀態恢復正常,隨訪半年未復發為治愈標准。結果:治愈34例,好轉14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5.7%。(《山東中醫雜志》2013年第6期)
2.荨麻疹:本方加減治療荨麻疹患者49例,與西藥(依巴斯汀)治療組32例對照,療程為30日。臨床療效采用荨麻疹評分標准進行評分,治療前後症狀和體征總積分較治療前變化率≥0.9為基本痊愈指標。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3.9%,對照組為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停藥3個月後,治療組復發3例,對照組復發7例。(《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年第3期)
3.腹瀉:本方加減治療膽囊炎切除術後腹瀉32例,與西藥(雙歧桿菌片、蒙脫石散)治療組32例患者對照,療程為2周。臨床療效評價以大便次數、性狀恢復正常,伴隨症狀和體征消失為痊愈。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0.63%,對照組為75%。(《中醫臨床研究》2014年第27期)
【方解】本方為益氣健脾清熱除濕之劑。方中重用黃芪,補脾益氣,升舉陽氣;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為四君子湯之組成,可益氣健脾,助黃芪升陽除濕;半夏、陳皮健脾理氣燥濕,暢中焦之氣,使補而不滯;澤瀉淡滲利水,助清熱祛濕之功。縱觀全方補氣與升陽藥配伍,補中寓升;健脾與利濕藥配伍,標本兼治;升陽與滲利藥同用,補中有瀉。
【現代研究】臨床報道本方亦可用於腸易激綜合征、頑固性不寐、胃下垂、過敏性鼻炎、低血壓、胃癌術後消化不良等病症。早期文獻報道本方可治療洩瀉、胃黏膜脫垂、發作性睡病;又有用以治療慢性膽囊炎、帶下、荨麻疹、多發性神經根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扭轉、眩暈等病症。
【方歌】升陽益胃參術芪,黃連半夏草陳皮,苓瀉防風羌獨活,柴胡白芍姜棗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