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清上蠲痛湯,出自明·《壽世保元》。
【組成】當歸、川芎、白芷、羌活、防風、蒼術、麥門冬、獨活各一錢(各3克),細辛、甘草各三分(各0.3克),蔓荊子、菊花各五分(各1.5克),黃芩一錢五分(4.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散風熱,止頭痛。
【主治】一切偏正頭痛,舌紅,苔干,脈浮弦。
【臨床運用】臨床主要用於治療頑固性疼痛及三叉神經痛等病症。
1.頑固性頭痛:以本方加減治療32例,與鎮腦寧治療30例對照。1個療程為4日,一般最多用4個療程(療程間隔3日)。以臨床症狀及一年內是否復發為判定標准:結果:痊愈32例。(《四川中醫》2001年第4期)
2.三又神經痛:以加味清上蠲痛湯治療40例,與常規治療(卡馬西平、地西泮、維生素B1、維生素 B12注射液肌內注射)30例對照。1個療程為10日。治療2個療程後觀察療效。療效評定以疼痛完全消失,且1年內隨訪未見復發者為治愈。結果:治愈22例,好轉1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四川中醫》2007年第8期)
【方解】清上蠲痛湯為治“一切頭痛之主方,不問左右、偏正、新久皆有效”。方中黃芩清上部之郁熱,菊花、蔓荊子平肝祛風止痛,當歸、川芎理頭部之血滯,使之通則不痛。蒼術祛風化濕,麥門冬引氣下行,使上部郁熱得清,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諸藥合用,共奏祛風清熱,通絡止痛之效。
臨床以頭痛、惡風、鼻流濁涕、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而滑為辨證要點。如見偏風寒,去黃芩、麥門冬、蒼術,加荊芥;熱甚,去獨活、羌活、細辛,加桑葉、連翹、金銀花;鼻流濁涕量多,加蒼耳子、露蜂房、辛夷花。
使用時注意肝腎陰虛而風陽上擾之頭痛,以及氣血虛弱之頭痛,均非所宜。
【現代研究】臨床報道尚見於治療血管性頭痛、頸源性頭痛、硬脊膜穿透後頭痛、囊蟲病頭痛、偏頭痛等各型頭痛病症。
【方歌】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