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菊花茶調散,出自明·《丹溪心法附余》。
【組成】菊花、川芎、荊芥穗、羌活、甘草、白芷各二兩(各60克),細辛一兩(30克 ),防風一兩半(45克),僵蠶、蟬蛻、薄荷各五錢(各15克)。
【用法】上為末,每服6克,茶水調下。也可以用飲片水煎服,各藥用量按常規劑量。
【功效】疏風止痛、清利頭目。
【主治】風熱上擾頭目,症見偏正痛或巅頂痛,頭暈目眩,舌紅,苔干,脈浮數。
【臨床運用】臨床主要用於治療神經性頭痛、偏頭痛、眩暈等病症。
1.神經性頭痛:以本方湯劑加元胡治療兒童神經性頭痛30例。發作期日1劑,疼痛緩解期2~3日1劑。療效評定以疼痛完全消失,停藥後隨訪1年無復發為治愈。結果:治愈25例,好轉5例。治療時間在1周以內者5例,1個月者9例,3個月者12例,3個月以上者4例。 (《四川中醫》2006年第2期)
2_偏頭痛:以本方湯劑治療偏頭痛50例:1個療程為7日。經1~3個療程治療。療效評定以疼痛症狀消失,停藥後1年以上無復發為治愈:結果:臨床治愈30例,有效18例,無效2例。(《四川中醫》2000年第5期)
3.眩暈(個案):熊繼柏教授以本方治療外風眩暈。患者初診症見頭暈、巅頂頭痛、惡風目脹、心煩、口苦等症,方用本方加天麻、羚羊角片等:7劑後2診,症狀稍減,守原方加藁本、夏枯草。7劑而病告痊愈。(《湖南中醫藥導-報》2004年第10期)
【方解】本方系川芎茶調散基礎上加菊花、蟬蛻、僵蠶而成,較川芎茶調散增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力,治療風熱頭痛頗為合適。
臨床以偏正頭痛、目赤流淚、惡寒發熱為辨證要點。本方改作湯劑,熱邪偏盛、上攻頭目,去細辛,加蔓荊子、柴胡、忍冬籐.重用菊花;風邪偏盛、熱象輕者,去羌活、細辛、白芷,加木賊、石決明、鉤籐;內傷頭痛,去開芥、防風、薄荷、白芷;肝陽偏亢,加天麻、石決明、珍珠母;肝郁化火,加栀子、黃芩;清陽不升者,加黨參、黃芪。
【現代研究】臨床報道尚見於治療面肌痙攣、帶狀疱疹等病症。
【方歌】川芎茶調羌防荊,白芷薄荷草細辛;菊花茶調加僵蠶,疏風散邪頭目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