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清瘟敗毒飲,出自清·《疫疹一得》。
【組成】生石膏(大劑六到八兩(180~240克),中劑二至四兩(60~120克),小劑八錢至一兩二錢(24~36克)),生地黃(大劑六錢至一兩(18~30克),中劑三至五錢(9~15克),小劑二至四錢(6~12克)),黃連(大劑四至六錢(12~18克),中劑二至四錢(6~12克),小劑一錢至一錢半(3~4.5克)),栀子三錢(9克),桔梗一錢半(4.5克),黃芩三錢(9克),知母三錢(9克),赤芍三錢(9克),玄參三錢(9克),連翹三錢(9克),竹葉二錢(6克),甘草一錢半(4.5克),丹皮三錢(9克)。
【用法】“六脈沉細而數,即用大劑;沉而數者用中劑;浮大而數用小劑”。先煎石膏數十沸,後下諸藥。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替。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瀉火。
【主治】溫熱疫毒,氣血兩燔,症見大熱煩躁,渴欲干嘔,頭痛如劈,昏狂谵語,或發斑吐衄,舌繹唇焦,脈沉細而數,或沉數,或浮大而數。
【臨床運用】臨床主要用於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手足口病、膿毒症、腎綜合征出血熱、重型肝炎、銀屑病等病症。
1.小兒支氣管肺炎:以本方為主灌腸治療42例,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准》進行療效評價,治療後5日、10日、15日總有效率分別為81%、91%、100%。(《護理學報》2014年第15期)
2.手足口病:對照組50例予抗病毒對症治療,治療組50例在此基礎上聯合本方加減治療,療程10日,觀察口腔疱疹消失時間、退熱時間及危重症轉化率。療效標准以體溫正常,皮疹消退,無新皮疹出現,生命體征正常為顯效。結果:治療組口腔疱疹消失時間及退熱時間為5.94±o.58日和2.36±0.52日;對照組為7.11±0.65日和3.15±0.60日。治療組顯效率總有效率94%;對照組總有效率88%。兩組療效比較P<0.05。(《山東中醫雜志》2011年第6期)
3.膿毒症:將患者隨機分為西醫常規治療加清瘟敗毒飲組(治療組)25例、西醫常規治療組24例,觀察療程7日,分別比較治療前後中醫症狀積分、APACHEⅡ評分以及治療前後外周靜脈血IgG、IgA、IgM、03、CRP、TNF -α水平(值)的變化。研究結果:兩組總療效比較無差異,但治療組臨床控制率優於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與本組治療前比較,中醫症狀和分和APACHEⅡ評分分值均明顯下降(P<0.05,P<0.01),但同期比較治療組優於對照組(P
4.腎綜合征出血熱:對照組20例采用常規西醫治療,治療組20例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硅上加用清瘟敗毒飲,治療10日。結果:在西醫療法的基礎上聯合使用清瘟敗毒飲比單純西醫療法能夠更顯著改善腎綜合征出血熱發熱期的臨床症狀,縮短病程,並且使TNF -α濃度降低,IL - 10濃度明顯上升,從而減輕炎症反應對機體的損傷。(《黑龍江醫藥科學》2012年第4期)
5.重型肝炎:對照組28例采用常規西醫治療,治療組31例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清瘟敗毒飲與茵陳蒿湯,治療後治療組患者的ALT、TBIL、ALB均得到明顯改善,與對照組的比較有顯著的差異( P
6.銀屑病:以本方為主治療紅皮性銀屑病32例,參照《牛皮癬中醫療法》制定療效標准.治療後總有效率93.75%。(《內蒙古中醫藥》2014年第14期)
【方解】本方為十二經洩火藥也,蓋斑疹雖出於胃,亦諸經之火有以助之。方中重用石膏直入胃經,使其敷布於十二經,退其淫熱;佐以黃連、犀角、黃芩洩心肺火於上焦;牡丹皮、栀子、赤芍洩肝經之火;連翹、玄參,解散浮游之火;生地黃、知母抑陽扶陰,洩其亢甚之火,而救欲絕之水;桔梗、竹葉載藥上行;使以甘草和胃。此皆大寒解毒之劑,故重用石膏,則甚者先平,而諸經之火,自無不安矣。
本方臨床應用以大熱煩渴、昏狂谵妄、發斑吐衄,舌绛唇焦,脈沉數為辨證要點。方中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替。
【現代研究】臨床報道也見於治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性腦炎、帶狀疱疹、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病症。
【方歌】清瘟敗毒地連芩,丹膏栀草竹葉並,犀角玄翹知芍桔,清熱解毒亦滋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