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诃子皮散,出自金·《蘭室秘藏》。
【組成】御米殼(去蒂萼,蜜炒)、橘皮各五分(各1.5克),炮干姜六分(1.8克),诃子(煨,去核)七分(2.1克)。
【用法】上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和渣空心熱服。
【功效】溫中祛寒,澀腸固脫。
【主治】主治腸胃虛寒洩瀉,米谷不化,腸鳴腹痛,脫肛不收日久,服藥未驗;或下痢膿血,裡急後重,白多赤少,日夜無度,舌質淡,苔白,脈細弱。
【臨床醫案】臨床主要用於治療虛寒久瀉或脫肛等病症。
1.慢性腸炎:诃子皮散加味治療89例慢性腸炎患者。結果:患者腹瀉腹痛等症狀陰顯好轉,其中64例患者基本痊愈。(《四川中醫》1985年第2期)
2.霉菌性腸炎:诃子皮散加附子、石榴皮、補骨脂、蓮子、白扁豆、白芍、防風、黃連、干姜、蒼術、通草、砂仁、小茴香等,治療36例。藥後大便成形,每日1次;大便鏡檢無菌後即停用,改用參芩白術散調治。結果:痊愈30例,顯效4例,好轉2例二平均治療15日,治愈後3個月,大便鏡檢均未發現霉菌孢子和菌絲。(《北京中醫》1989年第6期)
【方解】本方以澀固脫,兼以溫中祛濕,正如《醫方集解》所言:“此手、足陽明藥也。御米殼酸澀微寒,固腎澀腸;诃子酸澀苦溫,收脫住瀉;炮姜辛熱,能逐冷補陽;陳皮辛溫,能升陽調氣,以固氣脫,亦可收形脫也。”本方可用於治療慢性痢疾、腸功能紊亂、結腸過敏等病症。若治瀉痢日久、氣陰兩傷者,常配黨參、白術、茯苓、石斛、白芍等。
【方歌】诃子皮散澀固脫,米殼橘皮炮干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