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氣五味是根據中醫理論對每種藥物經過反復臨床驗證、系統歸納和推論而得出來的高度概括,以說明各種藥物的性能。中藥炮制則常對藥物的性味產生一定的影響。如,黃連本為大苦大寒藥,經過辛溫的姜汁制後,能減低苦寒之性,即所謂以熱制寒,可以抑制其偏,稱之為“反制”;若用膽汁炮制黃連,卻能增強黃連苦寒之性,即所謂寒者益寒,稱之為“從制”。
中藥藥性是臨床用藥的基本依據,由於性味改變,治療作用也有所不同。如,生地黃主瀉,具清熱涼血、滋陰養血之功;熟地黃主補,具有補血滋腎養陰作用。這樣就使得藥物作用范圍相應擴大了。
升降浮沉是表明藥物作用於機體時的趨向。一般而言,辛、甘味藥,多為溫熱藥,屬陽,作用升浮;苦、酸、鹹味藥,多為寒涼藥,屬陰,作用沉降。中國名醫李時珍說:升者引以鹹寒,則沉而直達下焦,沉者引以姜酒,則學而上至巅頂。大凡生升熟降。故藥物經炮制後,可以改變作用的趨向。如黃柏原系清下焦濕熱藥,經酒制後作用向上,就能兼清上焦之熱;黃芩能走上焦,用酒炒制後,增強了上行清熱的作用;砂仁行氣開胃消食,作用於中焦,經鹽煮後,可以下行治療小便頻數。
歸經是以不同藥物作用於不同髒腑經絡為依據,說明某藥對某些髒腑經絡的病變起主要治療作用,是藥物功用與適應范圍的一種歸納。如,杏仁止咳,故入肺經;生姜止嘔,故入胃經。藥物的炮制很多是以歸經理論作指導的。如,酒制升提,姜制溫散,鹽制走腎而軟堅,醋制注肝而收斂等。醋制青皮能增強疏肝的作用就是一個例子。
藥材往往需要經過炮制或制成半成品後,才能方便有效地用於湯劑和其他中成藥的制備,以適應臨床的實際需要,發揮更大療效。如清寧丸中的大黃用黃酒多次蒸制之後才能供用,否則藥力太猛易產生腹痛等副作用;小兒健脾丸中的六神曲需炒制後才能起到分健脾作用;分健步丸中的虎骨油炙或沙燙之後才能粉碎制丸;爐甘石、珍珠等要水飛後才能配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