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方劑 >> 正確服用中藥 藥效倍增

正確服用中藥 藥效倍增

中藥可以治療疾病,如果能夠掌握正確的服用方法,會使藥效增倍,一般中藥通常分為內服、外用二大類。下面請中醫為大家介紹正確的使用方法。

內服中成藥

送服:大部分內服中成藥用溫開水送服,俗稱吞服,為最常用的內服方法。大部分內服中成藥如片劑、丸劑、膠囊等均采用此法服用。其中,丸劑又分為蜜丸(大、小蜜丸,水蜜丸)、水丸、濃縮丸、滴丸等。小顆粒的丸劑服用時,只需溫開水送服,大蜜丸因丸大不能整丸吞下,應嚼碎後或用洗淨的手掰小後再用溫開水送服。此外,部分中成藥為增強療效,可采用藥飲送服,如在服用藿香正氣丸或附子理中丸治療胃痛、嘔吐等症時,可采用生姜煎湯送服,以增強藥物的作用;痛經患者在服用艾附暖宮丸時,可用溫熱的紅糖水送服,以增強藥物散寒活血的作用;在服用補中益氣丸治療慢性腸炎時,可用大棗煎湯送服以增強藥物補脾益氣的作用;在服用大活絡丸治療中風偏癱、口眼歪斜時,為了增加藥物活血通絡的功效,可用黃酒送服。

沖服:人們在服用沖劑、糖漿劑、膏劑時,常需沖服,沖服就是將藥物用熱開水融化或呈混懸狀後服用。此外,人們在服用某些芳香或貴重中藥,如牛黃、麝香時也常需沖服。

調服:指將藥物用溫開水調成糊狀後服用,不能吞咽的病人或小兒在服用散劑、丸劑、片劑時常采用此種方法。

含化:六神丸、草珊瑚含片、金嗓子喉寶等治療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的中成藥常需含化,即將藥物含於口中,緩緩溶解,再慢慢咽下。

烊化:膠質、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藥物,如阿膠、鹿角膠在服用時常需要烊化,即將藥物用開水或黃酒加溫溶化後服用。

外用藥

一般的外用中成藥未經藥理、臨床實驗許可,一律不能口服。外用中成藥大多含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藥物,僅限於局部使用,通過保護作用或透皮吸收,發揮局部治療作用。常用的用法有以下幾種:

塗抹患處:適用於油膏劑、水劑、酊劑的外用,使用時將患處洗淨,然後均勻地在患處塗一薄層藥物。如治療跌打損傷的紅花油、治療癬症的土槿皮酊等宜用此法。

撒布患處:適用於散劑的外用,使用時將藥粉均勻地撒布在患處,用敷料紗布固定,如應用祛腐生肌散、珍珠散等宜用此法。

調敷患處:外用散劑和其他外用劑型,用適當的液體(如茶水、白酒、食醋、食用植物油等)調制成糊狀,敷布於患處,用敷料紗布包扎。其中,白酒常用於調敷活血化瘀止痛的中成藥,如用七厘散治療跌打損傷時,可用白酒調敷,以增強藥物散瘀消腫的效果;茶水常用於調敷消腫解毒的中成藥,在用如意金黃散治療瘡瘍初起時,宜用茶水調敷;食醋常用於調敷具有消腫、解熱止痛的中成藥,有增強收斂、燥濕的作用,如用紫金釘治療癰疽疔瘡時宜用食醋調敷;食用植物油或花椒油常用於調敷燥濕止癢的中成藥,如急性濕疹可用植物油或花椒油調敷九勝散於患處。食用植物油亦可調敷治療水火燙傷的中成藥。

吹布患處:在用冰硼散治療牙龈腫痛時,常需吹布患處,即用紙卷成或塑料制成直徑約2~3毫米的潔淨、干燥的小管,一端剪成斜口,挑少許藥粉,把藥粉吹入耳內、咽喉或牙龈。

貼患處:在應用膏藥時常需貼患處。橡皮膏如傷勢止痛膏可直接貼於患處,若黑膏藥,則需先將黑膏藥烘軟後,待其稍冷,再貼於患處,防止燙傷皮膚。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