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性質溫和,副作用較小,很多人習慣利用中藥了養生治病,說到中藥,我們不得不說說中藥煎煮的方法,中醫提示,各種藥材由於不同的特性,在煎煮時,會運用到不同的方法。主要分為五種方法:
先煎:一些貝殼類、礦物類、骨甲類等的藥材應先煎。貝殼類有牡蛎粉、蛤粉等;礦物類有石膏粉、龍骨等;骨甲類有鱉甲、龜板等。此類藥應先煎20分鐘後再放入其它藥物。一些滋補類藥材如茯苓、麥冬、熟地黃和黃芪等也應先下,因為久煎能把藥性很好地煮出,煎時蓋上蓋子,能防止藥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隨水蒸氣失去。另外,含有毒性的如黑順片和烏頭類藥物也該先煎煮,一般先煮30-40分鐘後再放其他藥物。這種含有毒性的藥物久煎能達到減毒的功效。煎前最好先把藥材用溫水泡四十分鐘,把中藥泡透以後再煎煮能將藥的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
後下:如一些揮發性的藥材薄荷、桑葉、紫蘇葉等,而鉤籐則久煎無效。這些藥材的有效成分是其所含的易揮發的揮發油,所以應後下,以免失去藥效。因此只需在其他藥材差不多煎好時放入,(如感冒藥煎了15分鐘後,最後下薄荷煮5分鐘便可)。
布包:由於一些中藥會懸浮在水上而不能用水清洗和浸泡,或者是一些含粘性、小粒種子和細小絨毛的藥物。所以這些中藥會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群藥內共煎煮。常見的有車前子,旋復花等。其中車前子易粘鍋糊化、焦化,所以要包煎。而旋復花用布包煎可避免絨毛脫落混入湯液中刺激咽喉。
烊化:膠類藥材如鹿角膠、龜甲膠、阿膠等,含有膠質。與其他藥材混煎可能會黏住其他藥材,也會使藥液黏性大,從而影響其它成分的浸出,對於膠質藥物本身也有一定的損失,因此應采用烊化的方法。烊化是指等藥液煎好倒出後,再把膠類藥材放入,用小火邊煮邊攪拌能避免粘鍋,約煮15分鐘(時間視乎藥材的大小而定,一般煮至融化便可),最後摻入藥液中一起服用。
另炖:紅參、花旗參、鹿茸這些較貴重的藥材應分開以隔水蒸的方法,先以大火燒開,再調小火蒸一個小時後兌入藥液中服用。這樣既保證有效成分的煎出,提高療效,又能避免與其它藥同煎藥汁被其它藥物吸收,影響藥效。
以上為大家介紹了五種常見的中藥煎煮的方法,希望大家根據藥材的特質選擇合適的煎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