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想必都接受不了中藥的苦味,所以就經常在喝中藥的時候放些糖,但這樣究竟會不會影響藥效呢?下面小編為您揭秘一些中藥苦的好辦法。
加糖服藥應首先了解藥物的性狀,涼性的藥物可適當加一些白糖,熱性的藥物可加適量的紅糖,這樣才不會影響藥效。因此,中藥裡可不可以隨意加糖,在服藥時應咨詢一下醫生,不可自作主張。那麼怎樣才能既讓湯藥的苦味減少,藥液比較容易人口,又不影響藥效呢?
●掌握服藥時間。
在一天二十四小時內,機體有兩個吸收藥物的“黃金時期”,一個在上午八時至十時,—-個在下午二時至三時。苦味中藥可在飯後上述時間內服用。
●中藥熬好以後,先將藥放涼一段時間。
藥理學研究顯示,改變湯藥的溫度,就能適當減少湯藥的苦味。因為正常人口腔內溫度為36.2℃-37.2℃,舌根下高於舌面0.5℃。而味覺器官即味覺神經纖維大多分布於舌面,當湯藥溫度與舌周圍溫度相近時,味覺神經處於最佳工作狀態,其感覺最靈敏,也就是說此時喝湯藥味道最苦。而湯藥的溫度高於38℃,或低於35℃時,則味覺神經感覺不太靈敏,這時苦味就會減弱,不太苦口,有利於吞咽。
●掌握服藥速度。
藥液在口中停留的時間越長,感覺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藥的服用力求干淨利落,宜快不宜慢,轉瞬即逝。
●飲服時,迅速將藥液含至舌根部咽下。
因為舌尖部對味覺最為敏感,減少湯藥與舌尖部的接觸和在口中的停留時間,也會使你覺得苦味大減。
●服藥後可立刻用冷水漱口,然後喝適量溫開水。
這樣既有利於胃腸道對藥液的吸收,又可清除口腔中殘留的湯藥。
●添加調味品。
在苦味藥液中加入蜂蜜、蔗糖等,但對黃連、膽草之類,盡量少用或不用調味品,若有必要可酌配甘草、紅棗之類食物調和。這樣既有利於胃腸道對藥液的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藥液的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