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服用中藥湯劑?中藥治病重在調理,可以起到標本兼治的功效,深受大家的喜歡。很多人對於中藥湯劑的服用不是很清楚,中藥服用的方法可以影響到藥效的發揮。那麼怎麼服用中藥湯劑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服用中藥的技巧!
中藥溫度有講究
傳統的中醫理論對口服湯劑的溫度是非常講究的,光服法就有十多種,具體到藥水溫度就有三種:溫服、熱服和涼服。
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煮後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晾至30℃~37℃時再喝;丸、散類的中成藥應該以溫開水送服,這也是溫服的一種。
發散風寒的中藥,應該“熱服”,並且可在服後吃些熱稀飯、熱水,以助藥力。而解毒、清熱的藥,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藥,則“冷服”效果更好。
在我國南方,夏天經常服用的一些“涼茶”,實際上也屬於中藥的一種。顧名思義,很多涼茶都是晾涼了喝,清涼解暑效果才更好。
對於服中藥,中醫有句古語,叫做“陽病熱服,陰病涼服”。因此,涼服與熱服,應根據情況具體分析,治療熱病的藥可涼服,而治療寒證宜熱服。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掌握服藥的溫度。
服用中藥的正確方法
飯前服:一般病位在下,應飯前服,如肝胃虛或腰以下疾病,飯前易使藥效到達;治療胃腸道疾病的中藥,一般也宜在飯前服用,因空腹服藥後,藥液能直接和消化道黏膜接觸,可以較快地被吸收並發揮作用。
飯後服:若病位在上,應飯後服,如治療心肺胸隔胃脘以上的病位,或對消化道的副作用毒性較大的藥,也宜在飯後服,以避免吸收太快導致中毒。
涼服:一般清熱解毒藥宜涼服。
溫服:把煎好的湯冷卻到35攝氏度左右服用最為合適,凡藥性平和補益的藥均宜溫服,增強其補益功能。
熱服:凡傷風感冒、惡寒無汗,宜大口熱服,以達到發汗的目的。裡熱症、血淤症也是如此。
頓服:指用藥性強烈的藥制成小劑量湯。
怎麼服用中藥湯劑?服用中藥有很多的講究,時間不當,溫度不當都可能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以上為大家介紹了服用中藥湯劑的策略,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