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西藥的時候,時間上會有很多的講究,比如有些藥適合飯前吃,有些藥適合飯後吃,那麼服用中藥有沒有時間的限制呢?服用中藥的時間有哪些講究呢?服用中藥的時間也是有很多的講究的,下面為大家說說服用中藥的時間選擇!
服用中藥的時間
古代醫書中,有很多關於喝湯藥時間的記載。例如《神農本草經》中提道:“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後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後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可見,服中藥的時間應根據病情、藥物特點等因素決定。
1、普通湯藥服用要錯開吃飯時間
大部分湯藥以平衡陰陽、調暢氣血、疏理髒腑為主。這些藥可上午8~9時,下午4~5時服用。與吃飯時間錯開1~2小時,既可充分發揮藥效,也不會影響脾胃功能,可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2、補腎藥可早晚服
其中,補腎陽(用來改善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容易累、怕冷等症狀)的湯藥如鹿茸、肉苁蓉、鎖陽等宜在早上7~8時服用,補腎陰(用於緩解口干、煩躁、手心發熱、愛出汗等症狀)的湯藥如黃精、墨旱蓮、女貞子等,宜在晚上8~9時服用,這樣更符合中醫的陽時養陽,陰時養陰的原理,效果更好。
3、刺激胃腸的藥,飯後1小時服
過於苦寒或者過於辛熱的方劑,對胃腸有一定刺激,建議飯後1小時服。其他對於胃腸道沒有刺激的藥物,可飯前服用。
需要說明的是,服湯藥與喝水一樣,都不應該喝得太多,用量應遵醫囑,否則對養護脾胃不利。服藥時間和飲食也有關。如果食物清淡,可錯開半小時左右服中藥;如果食物比較油膩,服藥時間最好錯開2小時左右。晚上9點以後盡量不要服藥,以免影響藥物吸收及睡眠。
怎麼服用中藥呢?服用中藥的時間有哪些講究呢?以上我們為大家介紹服用中藥的時間的選擇,不同功效的中藥的服用時間是不同的,大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