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方劑 >> 煎煮中藥的小技巧 合適的煎藥容器

煎煮中藥的小技巧 合適的煎藥容器

怎麼煎煮中藥呢?中藥湯劑是質量疾病的一個常用的方法,很多人都喜歡喝中藥來治療疾病,調理身體的健康。想要中藥發揮其更好的治病的功效,我們一定要注意煎煮中藥的方法。那麼怎麼煎煮中藥呢?下面我們的中醫專家為大家說說煎煮中藥的技巧!

怎麼煎煮中藥

選擇合適的煎藥容器

一般選用砂鍋、砂罐或不銹鋼器皿,切忌鐵、鋁等金屬器具,以免發生化學反應而降低藥效。容器大小要適宜,煎藥時應加蓋,防止有效成分揮發和煎液量減少。對於一些質輕漂浮在水面的藥物,在煎熬至水沸後,最好翻動一下,便於藥性的充分煎出。

煎藥用水宜選用水質潔淨新鮮的自來水、井水、蒸餾水等。對於加水量,傳統上一般以浸泡後淹沒藥材2-5厘米,如遇花、草類藥物或煎煮時間較長者應酌量加減水量,水應一次加足,不可中途加水,更不能煎干了加水重煎。

掌握正確的煎煮方法

煎藥火候有 “武火”和“文火”之分。火候的控制,主要取決於不同藥物的性質和質地。治療外感病的發汗解表藥,宜用武火(大火)急煎;滋補調理類中藥煎煮時間需延長,宜“文火”久煎,藥效達到最佳;附子、烏頭等毒副作用較大的中藥宜“慢火”久煎,以降低其毒性,安全用藥。

為保證藥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煎藥前需浸泡30分鐘左右,煎煮時間一般為,沸後20-30分鐘,煎好的藥液量約為200-300ml較為適宜。解表劑、清熱劑、芳香藥為主的方劑可用“武火”迅速煮沸後,改用“文火”15-20分鐘即可,以免香氣揮散,藥性損失;補益類中藥則需煎煮40—60分鐘。

但不同的中藥有不同的煎煮時間和火候,特殊的中藥要特殊煎煮方法才能使藥效更好地發揮出來:

1、先煎:礦物、貝殼類藥物質地堅硬,為有效煎出藥效成分應當打碎後將這些藥物先煮沸20-30分鐘再放入其他藥共同煎煮。

2、後下:含揮發性成分或不宜久煎的藥物,如薄荷、青蒿、香薷、鉤籐、大黃、徐長卿、砂仁、肉桂等,應當在其他藥煎煮得差不多,要出鍋前5~10分鐘時再加入,稍微煎煮即可。

3、包煎:黏性強、粉末狀及帶有絨毛的藥物,如滑石、旋覆花、車前子等,為不使其浮散、粘鍋和便於飲用應當用紗布包好後與其他藥物同煎。

4、沖服:貴重或不宜入煎的藥物,如麝香、牛黃、珍珠等,多制成散劑,用煎好的藥液送服或撒入藥液中同服。

5、另煎:某些貴重藥材,如西洋參、鹿茸等,為更好煎出有效成分,應單獨煎煮2-3小時,煎液可以另服,也可與其他藥液混合服用。

6、烊化:膠類藥物及黏性大且易溶的藥物,如阿膠、鹿角膠、蜂蜜等,用時應單獨加溫溶化與藥液兌服。

中藥服用時間

剛開始煎藥時須蓋緊鍋蓋,待水沸時可用兩根筷子撐起鍋蓋,留些縫隙讓蒸氣排出。有些中藥含有揮發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類藥物以及西洋參等貴重藥材,煎煮過程中其有效成分易發散到空氣中,則須蓋著蓋子熬。

一般來說,湯劑每日一劑,煎兩次分服,兩次間隔時間為4-6小時左右。那麼,是否所有的藥都是這樣服用的呢?其實並不然,臨床服藥時間須根據病情和藥性而定。

“一般而言,滋補藥宜在飯前服用,瀉下藥在空腹時服用,對胃腸有刺激的藥宜在飯後服用,慢性病定時服,急性病、嘔吐宜小量頻服,一些安眠的藥物應在睡前服用。”

服藥無論飯前或飯後,都應略有間隔,在飯前或飯後30-60分鐘為宜,以免影響藥效。具體湯藥的服用時間、次數,還是要遵循醫囑為主。

怎麼煎煮中藥呢?以上我們為大家介紹了煎煮中藥的小技巧,同時喝藥時間也是有很多的講究的,希望大家要注意煎煮中藥的技巧,同時要注意喝藥的時間!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