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調理身體深受大家的喜歡,中藥的副作用小,可以起到標本兼治的功效,所以很多人更喜歡喝中藥來調養身體!那麼煎煮中藥就成了我們關注的一個話題,煎煮中藥有很多的方法,比如包煎就是一個煎煮方法,就是煎煮中藥的時候需要用紗布包好再入煎,那麼哪些中藥需要包煎呢?
4類中藥要包煎
質地輕浮類中藥
某些細小、質軟、質輕不沉於水的中藥材,如菟絲子、葶苈子、地膚子、蛇床子、小茴香、鶴虱等,水煎時易浮在水面上而難以得到充分煎煮,因而有效物的煎出量相對減少,亦給過濾藥汁帶來困難。因此,煎煮時必須用紗布包煎。
有毛或雜質的中藥
枇杷葉背面密被褐色絨毛,石韋葉柄上被星狀毛、葉下被星狀鱗毛,蠶沙常夾有泥土、碎桑枝葉等,此類藥材若不包煎,極易混入湯液,服後又易刺激咽喉、消化道,為安全起見,宜包煎。
有黏稠液質的中藥
白及、神曲、淡豆豉等有黏稠液質的中藥,一來易粘鍋,二來濾藥困難,三來易使藥渣吸附造成有效成分損失,四來服藥時口中黏滯不爽,易使患者惡心。為免除上述弊端,宜包著煎。
易致藥液混濁的中藥
一般礦石、貝殼類藥材應打碎先煎,以增加其溶解度,如石膏、代赭石等,但這些藥材入湯劑易使湯液混濁,不利服用,因此宜包煎。
煎好的中藥可以放多久
中醫師開中藥,通常一次要開4~7天的藥量,若是慢性病患者可能一次開出兩周的量,很多患者會選擇將所有的中藥一次在醫院或藥店代煎,然後將煎好的藥湯保存在冰箱裡。
首先,我們要了解代煎中藥湯劑的包裝形式。目前代煎的中藥湯劑最常見的包裝是真空密封包裝,其次也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來盛放。
我們發現,各家醫院和藥店在密封真空包裝袋上提示的藥液保存時間不盡相同。曾經有這樣的研究,將不同方劑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存放,通過觀察藥汁的變質程度,分別記錄臭氣、混濁、生霉及酸度等測定項目。結果發現,溫度越高藥液變質越快,在氣溫較高的季節裡,室溫在25℃以上,一般湯劑保存不超過2天,如果冷藏,則一般保存7天不會有變質現象。另外,不同方劑即使在同一條件下,變質程度差異也較大,若藥液內澱粉、蛋白質、糖類等成分含量較多,則變質更快。
為了保證藥品使用安全,密封真空包裝的中藥湯劑保存的最佳溫度為0~5℃,保存時間為7~14天,但最好不要超過7天。一方面是因為湯藥煮好後,在拿回家冷藏前常有半天到一天的室溫保存,這會“加速”藥湯變質;另一方面,煎煮的藥湯裡若含有全蠍、蜈蚣等動物類中藥或熟地、黃芪等糖分含量較高的中藥,也會影響保存時間。若發現藥液袋鼓起或藥液變味,有氣泡等異常現象則屬變質,不可服用。
哪些中藥需要包煎呢?以上我們為大家介紹了四種需要包煎的中藥,科學的煎煮方法會更好的發揮中藥的效果,更好的調養身體,希望以上的介紹給大家在煎煮中藥時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