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和西藥一樣,不同藥物的藥性是不同的,所以在服用時間上亦應有別:
一般來說,上午9點和下午3點左右,是機體吸收藥物的“黃金時間”,所以此時服用中藥效果最佳。但是,不同藥性的中藥,應講究不同的服藥時機。一般而言,治療虛證和腸胃病的中藥,應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而治療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的中藥,則應在飯後15~30分鐘服用為佳,以避免藥物對腸胃產生刺激,減少副作用;助消化的中藥,也應飯後服用;而補益藥和瀉下通便的藥物則宜在飯前空腹服用,其中通便的藥物,如大黃、火麻仁等,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和夜間服食;驅蟲藥也應在早上空腹服用;安神藥則應在睡前服用。
另外,傳統的中醫理論認為,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煮後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晾至30℃~40℃時再喝;丸、散一類的中成藥也應該以溫開水送服;屬於解表、發散風寒的中藥,才應該“熱服”,並且可以服後喝些熱稀飯、熱水,以助藥力;而止吐、解毒、清熱的藥,則應該“冷服”,以免引起刺激。一般遵循“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原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