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注意中藥的煎煮方法,而且在煎煮中藥之前,也要注意浸泡的方式,要注意鍋的選擇,很多的因素會造成中藥的藥效丟失,所以,大家需要注意中藥的煎煮原則,並且要注意煎藥的器具選擇,那麼,中藥如何堅持需遵循哪些原則?
中藥如何煎煮呢?
1、煎藥器具的選用
我們在煎煮中藥的時候最好選擇砂鍋,避免使用鐵鍋銅鍋,以免和藥材發生反應。以砂鍋為好,此外,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銹鋼鍋或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鐵鍋、銅鍋。
2、煎藥的加水量
在煎煮中藥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注意加水量,避免湯藥過濃或者過稀。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藥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過藥物表面3厘米為准。
3、煎藥的溫度
煎藥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注意正確的使用火候,正確的火候才有利於藥效的發揮,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強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弱火),保持在微沸狀態,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煎藥中注意的問題“:
1、煎藥前的浸泡:藥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這是因為來源於植物類的中藥多是干燥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藥材變軟,組織細胞膨脹後恢復其天然狀態,煎藥時易於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1-1.5小時。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2-3小時。
2、煎煮次數: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的效果好。實踐證明,湯劑煎煮兩次能夠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藥的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藥的溫度:煎藥溫度的高低,中醫稱之為“火候”一般習慣上稱為“文火”或“武火”。所謂文火,就是弱火,溫度上升緩慢,水份蒸發較慢。所謂武火,就是強火,溫度上升快,水份蒸發的也快。如煎藥時火候過強,水份蒸發快,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鍋。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藥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狀態,可減慢水份的蒸發,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時間:主要根據藥物和疾病的性質,以及藥物的情況而定。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30分鐘,第二煎30-40分鐘。治療感冒類藥物,第一煎10-15分鐘,第二煎15-20分鐘。滋補類藥物,第一煎30-40分鐘,第二煎40-50分鐘。
平時大家需要注意這些煎煮方法,而且,煮沸10到15分鐘之後,可以跟其他的藥一起煎,大家需要注意一些方案,而且要注意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飲用,平時大家需要注意中藥的煎煮方法,避免藥效流失,影響到自身健康,平時大家需要注意,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