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方劑 >> 中醫幫你祛濕保健康

中醫幫你祛濕保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休息一些身體的變化,平時,我們需要注意一下系棉棉細雨後的一些保健,很多地方會出現陰雨連綿,這樣容易造成身體出現潮濕,嚴重的影響到了*健康,所以平時大家需要注意一些去濕的方法,那麼,夏季雨水多,中醫幫你祛濕保健康?

經絡梳理靠按摩

談到濕邪,無論在運化成病還是治療階段,都離不開脾和相應經絡。脾經自我探查線路以小腿內側為主。微微彎腰,沿著胫骨前緣用同側掌指關節從膝關節開始由上至下一直輕敲至內踝,注意緊貼骨頭下緣(骨頭與肉的結合部)不要敲到骨頭上。大多數人探查3~5遍後在膝關節下方的“地機穴”有痛感。有部分女性朋友在內踝尖上4指寬的“三陰交穴”有酸痛的感覺。膝關節下3寸的“地機穴”是脾經的郄穴。脾屬土,只要脾的功能有一點兒變化,“地機穴”會最先有反應。氣血功能相對旺盛的人這個位置脹痛感明顯,如果氣血虛弱、有過失血、嚴重脾虛的人則酸痛。“三陰交穴”是脾經、腎經、肝經3條陰經交會之處,故有“三陰交”之名。多數女性此處酸痛感明顯,這是因為受寒、勞累、情緒波動等因素直接影響女性肝、脾、腎3個髒器。所以婦科有問題時,這個穴位感覺明顯。脾經在腳內側的穴位也有反應點,常常給我們提供脾虛信號的是“太白穴”或者“公孫穴”。“太白穴”在大腳趾後,赤白肉際處,“公孫穴”在“太白穴”後一寸。這兩個穴位的反應挺有意思。我們用拇指按揉時,經常是哪個穴位更疼就按揉疏通哪一個。據說“太白穴”可以雙向調節血糖,“公孫穴”可以雙向調節腸道功能(便秘、腹瀉均可在此處尋找痛點)。建議有糖尿病、便秘、腹瀉症狀的朋友嘗試找找痛點,並自我按揉疏通。

具體的操作方法以“敲”為主。敲法:握空拳,多以手掌小指關節,從上至下沿著經絡循行的線路有節奏地輕輕敲打(每分鐘90下),常用於四肢部分的經絡疏理。敲法的作用點比較集中,有效地疏通阻滯的經絡,引導氣血在經絡中運行。探查方向一般按照經絡由上至下的走向,無特別嚴格的說明,只要在操作時感覺自己舒服、放松就好,個*會是由上向下疏理經絡時比較自然、順手。第一次給自己疏理經絡時要做好心理准備,有的堵點用掌指關節輕敲幾下就會有鑽心的疼痛,疏理之後局部肌肉可能紅腫青紫,也可能會出痧,還可能影響運動,這些都是經氣撞擊堵點所產生的正常反應,在下次按揉疏理時可以再輕柔些。

夏季保健重祛濕

關於“痧”,中醫認為是濕氣造成氣血陰陽阻滯的表現,臨床治療上多以祛濕為第一要務。而現代醫學中考慮到身體創傷後修復的自愈反應,認為刮痧在造成淺表損傷的同時,也為身體的恢復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考慮到病人的身體情況,中西醫都不贊成對過於虛弱的病人采用刮痧治療的方法,而健康人接受治療的頻率也要小於每周兩次。

動作及感受

中醫治療肥胖原則上還是除濕,相對於活躍的其他組織,贅肉由於可有可無一直被視為氣血運行遲滯的位置。明明人不胖,腹部卻贅肉橫生,腹部贅肉其實就是痰濕的外在表現,不僅影響身材,而且阻礙氣血在橫向的“帶脈”與縱向中、下焦的運行。“帶脈”是奇經八脈中唯一一條橫向的經脈,起於季脅,斜向下行到“帶脈穴”“五樞穴”“維道穴”,在*的腰部圍一圈,這條經脈像一條繩子將督脈、任脈、沖脈、肝經、脾經、腎經、胃經、膽經、膀胱經、陽跷脈、陰跷脈、陽維脈、陰維脈系在一起,所以稱為“帶脈”。保持帶脈的氣血暢通,對上述經脈的氣血運行至關重要。拇指、食指上下捏住一處腹部贅肉,稍微用力捻揉,很疼,指下呈泡沫狀,這是垃圾脂肪。這些垃圾脂肪不能給身體提供能量,反而影響氣血運行,堅持捏揉可去除。去除腹部贅肉的方法很簡單:正坐位,雙手由兩肋開始充分捏住一處贅肉捻揉3下,然後依次向肚臍方向捻揉,每日2次,每次10分鐘。需要提醒的是,前幾日要忍住痛,自己動手除贅肉,既簡單又經濟,當然只有堅持者才會受益。

避免濕邪侵犯*

除了運化不利而生濕,外界環境的濕氣也會經由腠理進入經絡髒腑,留滯發病。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除了強壯陽氣,調理肺脾之外,我們日常的起居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我們在生活中要注意諸多問題,減少健康受損的可能性。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同時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干身體、吹干頭發。氣候相對干燥的北方,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而如果是陰雨連綿的南方,就要多准備一些加熱器去除衣服內的濕氣,並在平日的飲食中多注意。

我們需要疏通經絡,平時大家需要注意合理的進行按揉,有效的調節*的氣血,合理進行按摩,合理地進行刮痧,這樣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所以,對*有很好的功效,還可以去除贅肉,夏季比較潮濕,大家需要注意夏季天氣的變化。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