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太子參為常用中藥材。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的功效,甚受醫生、患者喜用,頗為行銷。清代《本草從新》,《本草綱目拾遺》所收載的太子參均系指的五加科人參的小型者。而太子參之名始見於1935年王一仁的《飲片新參》。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塊根。多為栽培,主產江蘇,安徽,浙江,山東等地。
【生長環境】孩兒參野生於陰濕山坡的巖石縫隙和枯枝落葉層中,多在疏松含有腐殖質的土壤中生長。喜濕潤氣候,適應性較強。具有耐寒、怕強光、喜肥、怕澇的特性。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選丘陵坡地,新墾的“二荒地”或地勢較高、肥沃、疏松的平地種植。排水不良的積水地、鹽鹼地和沙土、黃土不宜於種植。前茬作物以甘薯(山芋)、蔬菜等為好,忌連作。坡地以向陽、向東最為適宜。一般在秋作物收獲後施入基肥。可用充分腐熟的豬廄糞肥、垃圾堆肥、人糞肥、草木灰或家禽糞等均勻撒於地表,結合耕地翻入水中,然後耙細耙勻,作1.3米寬,15~20厘米高的畦,畦長按地形而定,可做成弓背形。
2、種植方法:
(1)塊根繁殖:於采收時邊收邊選種,以芽實完整、參體肥大、無傷及病蟲害的根為好。栽種期間在霜降前後,過遲頂芽已膨大,須根長出,栽時易受損傷。在已整好的畦面上,沿畦縱向開溝,深12厘米,將種參斜擺在溝的一側邊,芽頭位置一致,距地表6厘米,俗稱“上齊下不齊”;按行距12~15厘米再開新溝,將挖出的土覆在已擺好種根的溝內,新溝內再行擺種,依次栽種,最後將畦面整成弓背形。每667㎡用種根80~100千克。此法稱做斜栽或豎栽。也可將種根平放在溝內,使之頭尾相連,行距同前,覆土6厘米,稱做平栽或睡栽。種根繁殖覆土厚度相當重要,過深參根大,數量少,產量低,過淺參根小,質量差,以5~6厘米為宜,此法產量高,生產上多采用。
(2)扦插繁殖:於生長旺盛時,剪取地上枝條長5~6厘米,每條具有2~3個節,將節間全部插入地裡,頂端葉片露出地面;扦後7~10天生根。
(3)種子繁殖:蒴果易開裂,種子不易收集,因此往往利用自然散落的種子,原地育苗。在原栽培地收參後,用耙耧平,施上1次肥,種一茬蘿卜、白菜,收獲後再耧平,第2年春已落地的種子發芽出苗,長出3~4片葉子時即可移栽或到秋季作種根之用。種子繁殖,當年僅形成一個圓錐根。
(4)留種越夏:原地保種,選排水良好優質高產的地塊作種子田。在立夏前後,套種春黃豆(早熟品種),株行距30~50厘米,待孩兒參植株枯黃倒苗時,黃豆已逐漸長成,盛夏利用其茂盛枝葉,使參地蔭蔽降溫,保持土壤濕潤,使種參安全越夏。或收獲時,選個頭均勻,健壯的參根,在院內背陰處(不要在屋檐下)或涼爽的空房子裡,地上鋪10~15厘米厚的濕沙,上面擺一層參根,再蓋10~12厘米厚的濕沙,再放一層參根,依次放4~5層參根。天旱時每隔4~5天灑水1次,保持濕潤。屋外儲存需夏季防漏雨,並每隔15~20天翻動1次。臨栽種時扒出,挑選健壯的作種根。
【栽培管理】
1、鋤草追肥與培土:幼苗出土後,淺鋤松土1次,其余時間進行拔草。立夏後,已封行只拔除大草,不能進行鋤草松土,以免傷根影響生長。根據生長情況決定追肥的次數,淋澆摻水的稀人糞尿(1:5),以促進植株生長。在早春出苗後,邊整畦溝邊將土撒畦面上,或用客土進行培土,培土厚度1.5厘米以下,促進發根。
2、排灌:孩兒參怕澇,一旦積水,易發生腐爛,所以雨後畦溝必須排水暢通,在干旱少雨季節,應注意灌溉,保持土壤濕潤,利於萌發與植株生長。防止踩踏而致腳窩積水,以免造成參根腐爛死亡。
3、病蟲害防治:
(1)病害:
①根腐病:高溫高濕的悶熱天氣,容易發生此病。防治方法:選排水良好和通風的地塊,可減少此病的發生。病株用50%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澆灌。
②葉斑病:春秋多雨易發生此病,嚴重時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發病前期可用1:1:100倍波爾多液噴霧防治,也可用65%代森铵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③花葉病毒:由一種病毒引起,受害病株葉片呈花葉狀,植株萎縮,塊根變小,產量下降。防治方法:注意防治傳播病毒的蚜蟲等害蟲,選無病植株作種,輪作換茬。
(2)蟲害:孩兒參在生長過程中有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針蟲為害根部,一般在塊根膨大、地上部分即將枯萎時為害嚴重。防治方法:用氯丹乳油25g拌炒香的麥麸5千克,加適量水配成毒餌,於傍晚撒在田間或畦誘殺,或用殺蟲脒制成毒土毒殺,也可人工捕殺。
【收獲與加工】夏至至小暑,孩兒參地上莖葉半數枯黃時,參根已成長,即可收獲。過早或過遲采收粉質少,折干率低,質量也差。延期收獲還常因雨水過多而造成熟爛。起挖深度一般13厘米左右,按行距細心依次采收。產量為200~300千克/667㎡。將挖起的鮮參,放在通風處攤放1~2天,使根部失水發軟,用清水洗淨裝入籮筐內,稍經濾水,放入開水鍋中,浸燙3~5分鐘,隨即攤放在曬席上暴曬至全干。浸燙以能順利插入參身為標准。再將干燥後的參根裝入籮筐,輕輕振搖,撞去參須即成。這樣加工的參,習稱“燙參”,參面光,色澤好,呈淡黃白色,質地較柔軟。還有自然曬干的,即將收獲的鮮參,用清水洗淨後,薄攤於曬席上,在日光下暴曬至六七成干,堆起稍回潮,在木板上搓,再曬,至參根光滑無毛再曬干。此法加工的光澤較燙參差,質稍硬,惟味較燙參濃厚。
【藥材形狀】本品呈細長紡錘形或細長條形,稍彎曲,長3~8厘米,少數達10厘米,直徑0.2~0.6厘米,頂端有莖痕。表面黃白色,較光滑,微有縱皺紋,凹陷處有須根痕。質硬而脆,斷面平坦,淡黃白色,角質樣,或類白色,有粉性。氣微,味微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