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槟榔為常用中藥材。始見於《名醫別錄》。宋·;蘇頌曰:“槟榔生南海,今嶺外州郡皆有之,大如桄榔而高五七丈,正直無枝……葉生木顛……其實作房,從葉中出,一房數百實,如雞子狀,皆有皮殼,肉滿殼中。”其描述與今藥用槟榔完全相符。槟榔在海南已有較久的栽培歷史,並為主要出口南藥之一。具有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之功能。本品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catechu L.的成熟種子。主產海南、瓊海、萬寧、屯昌、陵水、瓊中等地。此外,廣東、福建、廣西等地亦有栽培。
【生長環境】槟榔產於熱帶雨林,生長於海拔300米以下的山谷、河邊、田頭、地角。喜高溫、多濕、嗜肥,屬熱帶雨林植物。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苗圃地宜選擇靠近水源,有一定樹遮陰,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經深耕細耙作畦。種植地宜選擇海拔300米以下的丘陵南坡、山谷或河岸兩旁背風的地方。如坡度較大,應按水平帶狀整地,帶寬3米,帶面向內傾斜,帶內側挖一條蓄水溝,溝寬30厘米,深25~30厘米。整後按株行距2米×3米挖穴,穴為60厘米X 60厘米X10厘米,待植。
2、種植方法:
(1)種子育苗:
①選種:選擇生長15~20年,莖干上下粗細一致,節間均勻,開花早,花序長而稍下垂,年生有3個以上花序結果的無病植株作留種母樹。於5~6月采摘果實,挑選呈卵形或橢圓形,外果皮金黃色,光滑無斑紋狀裂痕,大小均勻,飽滿,核堅硬,果仁重,每千克鮮果18~22個以下的無病蟲果作種。
②催芽:果實采摘後,應置陽光下曬1~2天,吸收熱量,有利於種子發芽。隨後進行催芽處理,其方法一是堆積催芽法。在靠近水源並有蔭蔽的樹底下或通風的室內,地面鋪一層沙,把果實堆成20厘米高的小堆,保持濕潤,在溫度35℃左右,經7~10天,外果皮開始發酵腐爛,及時打開稻草,取出果實,用水洗淨,放陽光下曬1~2天,曬時要注意經常翻動,以提高發芽溫度,保證發芽整齊。然後再重新堆放、蓋草、淋水,同時要注意防止害蟲為害。18~28天後,每天要定時剝開果蒂檢查,如有色芽白點出現,即可取出進行育苗。二是籮筐催芽法。如種量不多,可將果實裝在籮筐內,用稻草封籮筐口,置屋內保溫,淋水。待果皮發酵腐爛時,將籮筐連同果實一起放在流水中將果皮洗擦干淨,然後重新裝在籮筐內放於屋內,當有白色芽點出現時取出播種育苗。此外,還有苗床催苗法,因占地面積大,出苗不整齊,產地較少采用。
③育苗:苗圃地按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開穴,施入基肥。每穴放入1粒催過芽的種子,覆土3~5厘米,輕壓實後,蓋上稻草或雜草,淋水。1個月左右,小苗陸續出土,定期進行苗期管理,經1~2年的培育,苗高達60厘米左右時可起苗移栽。
目前,主產區多采用營養袋育苗。用農用薄膜做成,直徑25厘米,高30厘米左右的2袋,內袋泥土,腐熟的牛糞各1份混勻的營養土。再放入催芽的種子,每袋1粒,蓋土1厘米,上面再蓋塘泥或河沙少許,以防板結,再用草覆蓋,淋水至濕。袋底穿2~4個小孔。此法移植成活率高。
(2)移栽:於春季3~4月,秋季8~10月栽植,選雨後或陰天進行。起苗時要注意保護根系,苗要帶土,並剪去部分老葉,栽植不宜太深,覆土壓實後淋定根水,並用雜草覆蓋穴面,或在四周插上小樹枝遮陰,以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成活率。若用營養袋育苗,栽植時去掉薄膜袋。一般每667平方米栽100株。
【栽培管理】
1、苗圃管理:育苗時要用稻草或雜草覆蓋;若無自然蔭蔽條件,還需搭設陰棚遮陰。旱天要注意淋水,保持苗床濕潤,但水分不能過多,否則易導致種子霉爛。當幼苗第1片真葉展開時,即可開始施肥,以稀薄人糞尿為主,以後每隔20~25天施1次,濃度逐次加大。若施用化肥,應在土壤潮濕時在植株側邊施入,小苗每株2g,苗長4~5片葉時,可在幼苗四周撒施硫酸铵,每株約4克。切忌撒到葉面上,以免灼傷幼苗。同時要及時除草,並將雜草曬干後蓋在小苗莖基周圍。
2、大田管理:在開墾植地時,留適當的樹木作蔭蔽樹,使蔭蔽度達到40%~50%,或在槟榔行間種飛機草、山毛豆等植物。也可間種一些木薯、花生等經濟作物或山栀子、非洲蘿芙木等藥材。在河旁、屋前屋後種植的,可與稀疏的香蕉或椰樹套作。在開花結果期,應砍去高大的蔭蔽樹,或收獲間(套)種的經濟作物。但應保留樹干周圍的矮小物為覆蓋物,形成一個樹冠上部有充足陽光、下部蔭蔽覆蓋的生長環境。
3、除草培土與施肥:幼齡期要勤除草,每年2~4次,於春秋兩季進行,除淨周圍的雜草,並曬干蓋於莖干基部。除草時結合培土,把露在土面的根埋入土中。施肥:幼樹每年施肥3~4次,第1年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250~500千克,第2、第3年每667平方米施500~1000千克,加尿素5千克、磷肥10千克,在植株周圍開穴或半月形淺溝施入後覆土。成齡結果樹每年施肥2次,第1次於2~3月在苞開放前,每株施入糞尿5~10千克,或硫酸铵100克,以促進早開花;第2次於9~10月,每株施綠肥或廄肥15千克,並加入過磷酸鈣100克,或火燒土5千克,以促進幼果生長。少雨季節應及時澆水或灌溉;多雨季節注意排水,以防積水。並防止牲畜踐踏植物根部,影響正常生長。秋冬季應注意防寒害。
4、病蟲害防治:
(1)病害:
①炭疽病:小苗和成齡株均可受害。主要危害葉片。病菌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盤附於被害組織上越冬,翌年春天,當條件適宜時,病菌產生分孢子,借風雨或昆蟲傳播,落在葉片上,萌發芽管,從傷口或氣孔侵入體內發育或菌絲,經過一定時間的潛育發展,引起組織病變。雨季和高溫多濕條件下易發病。防治方法:冬季清除病殘葉集中燒毀;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增強植株抗病力。發病期用1:1:120的波爾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及50%代森铵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
②葉點霉屬葉斑病:各地普遍發生,危害嚴重,重病區小苗發病率80%~95%。嚴重時病葉枯萎,植株死亡。幼齡株受害病斑累累。病菌傳播方法同炭疽病。氣溫偏高,陰雨多濕,發病嚴重。防治方法:冬季清除落葉。發病期可用1:1:100倍波爾多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10~15天1次。
③幼苗枯萎病:主要危害幼苗。病菌傳播方法同炭疽病。多雨潮濕易發病。防治方法:拔除燒毀病株,減少浸染來源。發病期用0.5:1:10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噴霧。
④多毛孢霉葉疫病:主要危害葉片。病菌傳播方法同炭疽病。高溫多雨,蔭蔽或排水不良發病嚴重。防治方法:注意排除積水。發病期用so%克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代森铵600倍液噴霧。
⑤褐根病:發病葉片褪綠至黃化,樹干干縮,暗灰色。最初的浸染菌源主要是墾前林地已感病的雜樹樁。病菌孢子可借風雨傳播。落在槟榔樹樁或莖桿傷口處侵入,發病後,再次通過接觸傳播形成病區。高溫多雨,擴展蔓延快。防治方法:墾地時徹底清除雜樹樁,杜絕初浸染來源。定期檢查,一經發現,及時挖除病株,也可用0.1%或0.5%的十三嗎啉水劑淋灌病樹頭及周圍土壤,每株約5千克。
⑥根頸腐爛病:病菌從根部侵入,引起根系變褐腐爛。陰雨高溫,地勢低窪、易積水,種植過密,蔭蔽度大,不通風透光等易發病。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排除積水。發病初期用1:1:100倍波爾多液噴霧;挖除病株後用1%硫酸銅液淋澆病穴。
(2)蟲害:
①紅脈穗螟:主要為害槟榔的花、果,以花期和幼果期為害嚴重。防治方法:冬季結合田間管理清理園地,將枯葉、落花、落果集中燒毀或堆埋;及時清除被害的花穗和果實;可用5%甲胺磷500倍液或50%磷胺800倍液噴霧,有殺卵作用。也可在幼蟲發生高峰期用2.5%敵殺死乳油6.25~12.5mmoI/L或20%速滅丁乳油125~250mmoI/L噴1~2次,也可用20%殺滅菌酯乳油250~500mmoI/L或25%蟲雙500~1000倍液噴1~2次,殺蟲率可達98%~100%。噴藥後3個月保果率達93%~100%。
②二疣犀甲:以成蟲取食未展開槟榔心葉,咬斷或咬食一部分。成蟲出現高峰期7月底至9月初。幼蟲多在已砍倒的半腐爛樹干上及附近牛糞中取食,對活的槟榔樹干不為害。防治方法:清理槟榔園,及時處理園內因台風、病蟲害危害而致死的槟榔樹干以及附近的牛糞堆。
③椰園質蚧:雌性成蟲和若蟲附著槟榔葉片背面或果實表面,刺吸槟榔葉片組織汁液。
防治方法:剪除嚴重蟲葉片,結合噴藥,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當若蟲出現盛期,用亞胺硫磷或馬拉松二溴靈800倍液,或用草木灰肥皂液(水50千克、草木灰5千克、肥皂0.125千克,加熱溶解,過濾後使用)噴霧,效果良好。
【收獲與加工】按不同的用途,加工以下品種:
1、槟榔:3~6月果實呈金黃色采收,經日曬3~4天,捶破或用刀割開果皮取出種子曬干。也有摘後曬2~3天,然後放入特制的爐灶中,用木炭火烘烤7~8天,每1~2天翻動1次,使其受熱均勻,待果皮呈黑色取出冷卻,用鐵錘擊破或用小刀割開果皮,取出種子曬干即成。每100千克鮮果可加工槟榔17~19千克。
2、槟榔干(棗槟榔):於11月至翌年1月間,采收未成熟果實,將整托果放於鍋內,加水煮半小時左右,開鍋,用手提取果柄,果實自然脫落時,撈出晾干,置於烤灶內熏烤,熏烤時用慢火,溫度控制在40℃~50℃,並注意翻動,俗稱“三翻、六伏”。即烘烤到第3天,將底層的槟榔翻至上中間層,中間層翻人底層,上層仍放原來位置;第6天按已翻動的位置全部倒過來,再烘烤3天,至果皮干而有煙味,顏色呈黑褐色,種仁干而柔軟,搖動有響聲即可。產區多將橢圓形的青果加工為槟榔干。
3、大腹皮:取出槟榔後的果皮,用鐵錘打松曬干即成。
4、槟榔花:在花期收集掉下的佛焰苞(花苞)曬干。
【藥材形狀】
1、槟榔:種子呈圓錐形或扁圓球形,長1.5~3厘米,基部直徑2~3厘米。表面淡黃色或黃棕色,粗糙,有顏色較淺的網狀凹紋,偶有銀色斑片狀內果皮附著,基部中央有圓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淡色的疤痕狀種臍。質堅實,縱剖可見外緣的棕色種皮和外胚乳的折合層不規則地向內折入,與乳白色的內胚交錯,形成大理石樣花紋。基部珠孔內側有小型的胚,常呈棕色,干枯皺縮不明顯。氣無,味澀而微苦。
2、槟榔干:多作副食品用,故略。
【附】大腹皮,槟榔花
大腹皮:為棕榈科喬木槟榔的果皮,又名槟榔皮,大腹毛。冬春兩季采收成熟果實的果皮入藥。多生用。本品善於疏通中焦氣滯,具有行氣寬中,消除脹滿之功;另因其辛散,既能開宣肺氣而通利水道,又能行氣導滯以消除脹滿,適用於治療水腫和小便小利。其藥材常縱剖為20未打松者呈橢圓形瓤狀;長5~7厘米,寬約3厘米,外果皮棕黃色,有褐色斑點及縱裂紋。已打松者,外皮脫落,中果皮為黃白色至灰黃色的纖維,纖維縱向排列,外層松散成縷,內層纖維較粗,現棕毛狀。內壁凹陷,褐色或深棕色。表面光滑呈硬殼狀。體輕松,質柔韌,氣微,味淡。
槟榔花:呈不規則長方形至四稜形,似米粒狀。表面黃白色,密布細致的縱紋。剝開可見黃白色短小花絲。氣無,味淡。用於清熱解渴、胃痛、小腸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