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酸棗仁為較常用中藥材。始載於《神農本草經》,應用歷史悠久,為寧心安神、驚悸多夢之佳品,深受廣大醫生、患者喜用。本品為鼠李科植物酸棗Ziziphus jujuba.Mill. var.spinosa (Bunge) Hu ex H.F.Chou的成熟種子。多為野生,主產河北,河南,山西,山東,遼寧等地。此外,陝西,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亦有分布。
【生長環境】酸棗多生於氣候溫暖向陽干燥的山坡、丘陵、山谷,路旁及荒地,以海拔200~500米的向陽山坡或丘陵地帶為多。具有耐旱、耐寒、喜光、怕澇的特性。
【種植技術】
栽培管理技術:野生酸棗通過剪枝、定干、撫育成材等措施,產量較野生明顯提高。
(1)嫁接:以野生酸棗為砧木,嫁接品種優良、出仁率高的酸棗品種,可促使野生酸棗盡快成林,且產量高、質量好。
(2)施肥:經產區試驗,對酸棗每株施尿素0.25千克或農家肥20千克,施後灌水,與野生狀態相比,增產效果顯著。
(3)開甲:用快刀環切樹枝一周,稱之為“開甲”。產區認為“開甲”是防止酸棗落花、落果,提高產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方法是:於6月中下旬在樹干距地面20厘米的樹干上,用快刀環切一周,深度以達到木質部為宜,但不可傷及木質部,以免破壞形成層。切痕深度約3毫米。對幼樹要隔年“開甲”。“開甲”部位要逐年上移10~15厘米。通過“開甲”,阻止養分下運,保證開花、結果營養的需要,防止落花、落果,達到增產的目的。
【栽培管理】
病蟲害防治:
(1)病害:“棗瘋病”是酸棗生長中的主要病害,有“棗樹癌症”之稱,據研究“棗瘋病”是由類菌原體引起的。花期前葉子基本正常,僅葉色略淡,現蕾開花後,症狀才明顯。主要表現為黃化、叢生、葉小型、葉緣上卷,葉面積僅為正常的50%,影響酸棗的正常生長,以致枯死。病果較正常果瘦小,果表面著色不均,呈花臉狀,目前尚無有效的防治方法。
(2)蟲害:酸棗蟲害主要有黃刺蛾幼蟲咬食葉片,嚴重時全部吃光。防治方法:結合修枝清園,集中消滅越冬繭;幼蟲期,噴青蟲菌菌粉500倍液,7~10天1次,連續2~3次。
松土除草:
育苗田在南出齊後進行淺鋤松土除草,冬至前要進行2~3次。苗高6~10厘米時每1平方米追施硫酸按225千克,苗高30厘米時每1平方米追施過磷酸鈣180~225千克。為提高酸棗 座果率,春季須進行合理的整形修剪,或進行樹形改造,把主干1m以上的部位鋸去,使抽生多個側枝,形成樹冠;也可進行環狀剝皮,在盛花期,離地面10厘米高的主干上環切一圈,深達木質部,隔0.5~0.6厘米再環切1圈,剝去2圈間樹皮即可,20d左右傷口開始愈合,1個月後傷口愈合面在70%以上。
【收獲與加工】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果肉,將果核曬干,碾碎果核,篩取種仁,曬干即成。
【藥材形狀】本品呈扁圓形或扁橢圓形,長5~9毫米,厚約3毫米。表面紫紅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澤,有的具裂紋,一面較平坦,中間有一條隆起的縱線紋;另一端稍凸起,頂端有細小突起合點,下端有略凹陷的種臍。種皮較脆,除去後,可見白色胚乳及淺黃色子葉2片,富油性。氣微,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