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二丁顆粒 er ding ke li
【處方】紫花地丁、板藍根、蒲公英、半邊蓮各250克。
【制備方法】以上四味,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合並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4~1.36(70℃)的稠膏,加入蔗糖900克,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制成1000克,或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50℃)的清膏,噴霧干燥;加入糊精或乳糖100克,甜菊素0.3克,制成顆粒,干燥,制成無蔗糖顆粒200克,即得。
【藥方分析】本方由4味藥物組成。本方所治乃熱毒為患。熱毒上攻清竅,則發為咽喉腫痛,目赤紅腫;熱毒蘊於肌膚,壅滯氣血,則發為癰疖疔毒。方中紫花地丁、蒲公英(黃花地丁)苦寒,清熱解毒,消癰為君藥;板藍根解毒利咽,消腫為臣藥;半邊蓮甘淡滲利為佐使,可使熱隨小便而出,又兼具消腫解毒之功。諸藥合用,力專而雄,實為清熱解毒之重劑。
【劑型規格】顆粒劑。每袋20克、4克(無蔗糖)。為棕褐色的顆粒;味甜、微苦或味微甜、微苦(無蔗糖)。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於火熱毒盛所致的熱疖癰毒、咽喉腫痛、風熱火眼。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開水沖服。
【使用禁忌】忌煙、酒及辛辣油膩飲食。瘡瘍陰證者忌用。
【臨床應用】本方為清熱解毒之劑,多用於治療喉痺、乳蛾、天行赤眼、癰疖疔毒等病。運用本方的基本指征為:咽喉腫痛,目赤紅腫,皮膚局部紅腫熱痛,或發熱微惡風寒,溲赤心煩,舌邊尖紅,苔薄黃而干,脈數。這些指征體現了外感風熱入裡化熱,或熱毒內盛為患的病機,所以應用甚廣。
1.喉痺:表現為咽喉部紅腫灼痛,吞咽不利。口渴咽干,發熱微惡寒,汗出頭痛,舌紅苔黃,脈數。西醫之急性咽炎,見以上臨床表現者,屬此范圍。
2.乳蛾:表現為咽喉紅腫疼痛,扁桃體腫脹如蛾,甚則化膿,咽部灼熱。伴發熱頭痛,溲赤心煩,舌邊尖紅苔黃,脈數。西醫之急性扁桃體炎,見以上表現者,可按此辨治。
3.天行赤眼:表現為目赤紅腫,流淚眵多,澀痛畏光,伴有頭痛咽干,舌紅苔黃,脈數。西醫之流行性結膜炎,見以上表現者,可按此論治。
4.癰:此處指外癰。表現為局部皮膚紅腫疼痛,光軟無頭,迅速結成腫塊。可伴有惡寒發熱,頭痛,口渴咽干,大便秘結,溲赤。舌紅苔黃,脈滑數。西醫之體表膿腫或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等,見以上表現者,可按此辨治。
5.疖病:表現為局部皮膚紅腫熱痛,此愈彼起。伴發熱,口渴,便秘。舌紅苔黃,脈滑數。西醫之疖病,見以上表現者,屬此范圍。
6.疔瘡:表現為患處腫脹、堅硬、皮色紅、發熱、疼痛。伴發熱煩渴,目赤便秘,脈弦數。西醫之顏面部疖、癰、蜂窩織炎及手足部的急性化膿性感染,見以上臨床表現者,可按此論治。
【貯藏】密閉,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