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期間說是生病之後,家人總是會炖一鍋雞湯給病人喝,在中國的歷史記載中,雞湯是很補的,下面是保健專家關於雞湯營養的分析。
自古我國就流傳著“吃肉不如喝湯”、“吃豬不如吃雞”的說法,可見雞湯在廣大人民的心目中是十分重要的營養滋補佳品。每逢過年過節、辦喜事,都少不了雞湯的身影。傳統的雞湯的炖法是:將雞塊、輔料連同姜片一並放入炖盅,淋酒一大匙, 加入開水蓋過所有材料,用電鍋或蒸籠蒸,有的地方用高壓鍋,四十分鐘後油鹽調味即可。
對於入湯的雞,根據傳統是要選擇“土雞”為佳,因為“土雞”的營養價值較飼養場出產的“洋雞”要高很多,才能起到滋補養身的作用。雞湯熬好了以後出爐,香飄四溢,聞著都覺得渾身舒暢,這時,人們往往會先將湯盛給需要補身的人,長輩們通常會告訴我們:這湯的精華可都在這湯水裡了,喝湯補身最好了。這時,特別是在某些偏愛素食的家庭,往往就將湯中之肉棄之而後快了。難道雞湯的價值真的就只在這湯裡,肉就索然無味了?雞湯的營養價值又在於哪裡呢?
保健經書:
按照常理分析,熬湯的過程會將食材中的營養物質釋放到湯水裡,湯水變得營養豐富,但是對於雞湯卻不是這樣。雖然經過了長期的煲湯過程,但是雞湯裡卻只含有從雞油、雞皮、肉與骨中溶解出來的水溶性小分子物質,除此之外就是油和熱量,嘌呤的含量也很高,客觀上來說並不營養。
這樣看來,人們傳統意義上具有豐富營養的雞湯其實並沒有人們所預想的功效,雞湯也並不是對體弱、體虛的人都有滋補奇效的靈丹妙藥。多喝雞湯其實就是攝取更多的動物性脂肪的過程,對瘦弱、營養不良的人還是有一定的幫助的,但對一些心血管病人和痛風病人來說,飲用大量的雞湯反而對身體很不利。
恰恰雞湯裡的雞肉才是營養豐富的寶貝。經過長期高溫烹煮,此時的雞肉已經被炖得很爛,容易消化也利於營養物質被吸收。因此,對於需要補身的人來說,想要獲得更好的營養,還是應該主動吃湯裡的雞肉,適當喝一些湯當作調味,這才是科學有效的滋補。
健康傳家寶:
除了心血管病人和痛風病人外,喝雞湯對以下人群也會造成影響:
l 胃酸過多的人:雞湯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因此患有胃潰瘍、胃酸過多或胃出血的病人,一般不宜喝雞湯。
l 膽道疾病的人:膽囊炎和膽石症經常發作者,不宜多喝雞湯,因雞湯內脂肪的消化需要膽汁參與,喝雞湯後會刺激膽囊收縮,易引起膽囊炎發作。
l 腎功能不全的人:雞湯內含有一些小分子蛋白質,患有急性腎炎、急慢性腎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的患者,由於患者的腎對蛋白質分解產物不能及時處理,喝多了雞湯就會引起高氮質血症,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