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筍是人們很喜歡的一道蔬菜,冬筍既可以生炒,又可炖湯,其味鮮美爽脆。冬筍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絕”的美譽。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冬筍的食療功效。
竹筍,在我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中醫認為,竹筍味甘、微寒,無毒。在藥用上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筍一年四季皆有,但惟有春筍、冬筍味道最佳,現在正是吃竹筍的最佳時間。
竹筍又名竹肉、玉蘭片,是禾本科植物毛竹等多種竹的幼苗。鮮筍有冬筍和春筍之分,冬筍是在冬天筍尚未出土時挖掘的,質量最好;春筍則是在春天筍已出土時挖掘的,質量次之。
我國人民以筍入菜的歷史悠久,在《詩經》與《楚辭》中均有記載。北宋時期,京城的居民不尚食用鮮竹筍,認為它"刮腸飽"。但文學家蘇東坡卻特別喜歡食筍,他稱竹筍為"玉板和尚",贊美燒筍是"禅悅味",將竹筍奉為"素中仙"。宋仁宗時,蘇東坡曾提筆贈詩:"無竹(筍)令人肥,無肉令人瘦。不肥又不瘦,竹筍加豬肉。"
《本草綱目》中記載:"竹筍性寒,味甘;滋陰涼血、開胃健脾、清熱化痰、解渴除煩、利尿通便、養肝明目。"現代醫學證實:竹筍甘寒通利,其所含有的植物纖維可以增加腸道水分的儲留量,促進胃腸蠕動,降低腸內壓力,減少糞便黏度,使糞便變軟利排出,可用於治療便秘,預防腸癌。竹筍具有低糖、低脂的特點,富含植物纖維,可降低體內多余脂肪,消痰化淤滯,治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症,對消化道癌腫及乳腺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胃潰瘍、胃出血、腎炎、肝硬化、腸炎、尿路結石等病的人不宜多吃竹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