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比較多的就是藥膳,幾乎人人都有一些養生常識。可是大家真的了解藥膳麼?
藥膳的主要原料是中藥,其發源於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是將中藥和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相配伍。它“寓醫於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可起到保健強身、延年益壽以及防病治病的功效。既然是藥物就要區別於普通飲食,要注意中藥的性味,藥膳的禁忌以及選料等,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下:
根據體質來辨證施膳
祖國醫學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講究辨證論治,其實進補藥膳也要根據自身體質做到辨證施膳。中藥藥性有寒、涼、溫、熱之分,要根據不同人的體質或病情來 科學選用。一般來講,溫性、熱性的食療中藥,如大蔥、生姜、紅棗、核桃、羊肉、小茴香等,具有溫裡、散寒、助陽的作用,適於偏陰質的人或寒證、陰證患者, 主要表現為畏寒、乏力、易出汗、記憶力差、腰酸膝軟、胃寒、便溏、性功能較差等。涼性、寒性的食療中藥,如綠豆、藕、西瓜、梨、馬齒苋、荸荠、菊花等,具 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適用於偏陽質的人或熱證、陽證的患者,表現為怕熱、易興奮、多汗易口渴、咽干舌燥、便秘、尿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