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難逃是藥三分毒
長久以來,中藥的安全性很少受到懷疑,加上某些廣告宣稱“中藥無毒、無副作用”,無形中也起了誤導作用,以致人們錯誤地認為中藥“無毒副作用”。然而,中醫師們卻指出:“是藥三分毒,中藥也不例外。”
專家認為:“中藥大部分是天然藥物,有效成分比較復雜,如生物鹼、皂素、鞣酸質,揮發油等。既然是藥,多會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尤其在超劑量、使用不當等情況下可引起嚴重的不良後果。”
可大多數人對中藥的毒副作用知之甚少,因為平時我們去抓藥,這些藥材也沒有說明書,人們對藥材的毒副作用、不良反應可以說是“一頭霧水”。陳木水說,中藥材的不良反應中,過敏是最為常見的。有的中藥不宜大量或長期服用,如含有朱砂、雄黃、烏頭成分的中藥,可導致死亡,更應引起注意。以下介紹幾種我們經常食用的中藥的毒副作用———
★冬蟲夏草
【功效】 功效益肺腎,補精髓,止血化痰。用於久咳虛喘,陽痿遺精,腰膝酸痛。
冬蟲夏草的價格一漲再漲,很多人就是看中其養生的功效,所以長期作為補品煲湯飲用。陳木水說,冬蟲夏草的毒性極低,但它卻可以引起過敏,讓人出現皮疹、皮膚瘙癢、月經紊亂或閉經等,還可導致慢性腎功能不全,表現為頭痛、煩躁、四肢紅腫加重。專家推測,其致敏機制可能與冬蟲草所含的蛋白有關。
★茯苓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土茯苓煲龜湯,廣東人認為是去濕解毒最有效的湯。然而茯苓中含多聚糖類以及麥角固醇、蛋白酶、脂肪酸等,可引起過敏反應,偶爾可令人出現皮膚紅腫、丘疹、風團、支氣管哮喘、腹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