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經常利用食物來預防治療疾病,但是我們一定要弄清食物的性能,即食氣、食味,這是使用食物的重要依據,然後對症下藥,才能起到好的食療作用。為大家介紹關於食物的四氣五味的常識。
【食物的四氣】 食物的四氣,是指食物具有寒、熱、溫、涼四種性質,也稱四性,因為涼僅次於寒,溫與熱性質相近,所以實際上是寒、熱兩個方面的性質。確定食物“性”的依據和藥物是相似的,只是對象不同而已。也就是說,食物的性是從食物作用於機體所發生的反應中概括出來的,與食物的食用效果是一致的。一般而言,寒涼性質的食物,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平肝安神、通利二便等作用,如西瓜、苦瓜、蘿卜、梨子、紫菜、蚌蛤等,主要適用於熱性病證,臨床表現為發熱、口渴心煩、頭暈頭痛、小便黃赤、大便秘結等;此類食物也是素體陽熱亢盛、肝火偏旺者首選的保健膳食。溫熱性質的食物,有溫中散寒、助陽益氣、通經活血等作用,如姜、蔥、韭、蒜、辣椒、羊肉、狗肉等,適用於寒性病證,臨床表現為喜暖怕冷予肢體不溫、口不渴、小便清長、大便稀薄等;此類食物又是平時怕冷的虛寒體質者適宜的保健膳食。還有一類食物,其寒熱性質不太明顯,則稱為平性,具有平補氣血,健脾和胃等功效,無論寒證、熱證均可使用,也可供脾胃虛弱者保健之用。
【食物的五味】 食物的五味,是指食物具有酸、辛、苦、甘、鹹五味。五味的實際含義不只是味覺的概念,更主要還含有功能的內涵。不同味的食物,其功效各異。一般說來,酸味,包括澀味,有斂汗、止瀉、澀精等作用,如梅子、胡頹子等,合理食用,可用於多汗、久瀉、遺精滑精等病證,多食則引起筋脈攣縮;酸味與甘味合用,又能生津止渴,可用於津傷口渴;苦味,有清熱瀉火、止咳平喘、瀉下等作用,如苦瓜、青果、枸杞苗等,用於熱性病發熱、煩渴、氣逆咳嗽喘氣、嘔哕諸症,多食則損傷脾胃陽氣,導致滑瀉;甘味,有補虛、和中、緩急止痛等作用,如栗子、甜杏仁、南瓜、葡萄、大棗、饴糖等,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神疲乏力、飲食減少、脘腹疼痛等症,多食則窒塞、滯氣,使人滿悶不適;淡味附於甘味,常甘淡並稱,有利尿除濕作用,如薏米、荠菜、冬瓜等,常用於水濕內停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辛味,包括芳香、辛辣味,有發汗解表、行氣、活血、化濕、開胃等作用,如蔥、生姜、薤白、玫瑰花、茉莉花、胡椒等,對於感冒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咳嗽,以及肝胃氣滯飲食不香、胃脘不適、脅肋脹痛等病證較為適宜,多食則散氣耗津;鹹味,主要有化痰軟堅散結作用,如海帶、紫菜等,用於痰瘀互結引起的病證,如痞塊、瘰疬結核、瘿瘤等病證,多食則氣血凝滯。除此之外,醋的酸、糖的甘、香料的辛、鹽的鹹,又是不可缺少的調味品,有調味、增進食欲的作用。每種食物所具有的味可以是一種,也可以兼有幾種。
我國古代就有"藥食同源"之說,將食物的四氣五味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可以起到治療預防疾病的效果。只有更多的了解食物的性味才能輕松運用食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