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川木香 chuanmuxiang
【別名】木香。
【英文名】Vladimiriae Radix。
【來源】為菊科植物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Ling或灰毛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Franch.)I.ing var.cinerea Ling的干燥根。
【植物形態】草本。根堅硬粗壯,圓柱形,通常不分枝,直徑1~2.5厘米,外皮褐色。莖極短,葉成蓮座狀平鋪地面,葉柄長2~6(~16)厘米,被白色茸毛,葉片兩面同色(綠色或淺綠色),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5~13厘米,羽狀中裂,具5~7對裂片,稀不分裂,裂片邊緣具不規則齒裂,上面被稀疏的腺毛,下面被稀疏的伏毛和蛛絲狀毛。頭狀花序數個集生於枝頂,花序直徑5~10厘米,總苞生約6輪,先端具刺狀短尖,花全為管狀花,紫色,花冠管長約3厘米或更長,先端5裂,雄蕊5,花藥箭形,子房下位,花柱略長於花冠。瘦果長7~8毫米,冠毛多層。花、果期7~10月。
【產地分布】生於海拔3700~4800的高山草地。主產於四川、西藏。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泥沙及根頭上的膠狀物,切成段後干燥。
【藥材性狀】呈圓柱形或有縱槽的半圓柱形,稍彎曲,長10~30厘米,直徑1~3厘米。表面黃褐色或棕褐色,具縱皺紋,外皮脫落處可見絲瓜絡狀細筋脈;根頭偶有黑色發黏的膠狀物,習稱“油頭”。體較輕,質硬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黃色,有深黃色稀疏油點及裂隙,木部寬廣,有放射狀紋理;有的中心呈枯朽狀。嚼之粘牙,氣微香,味苦。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苦。歸脾經、胃經、大腸經、膽經。
【功效與作用】行氣止痛。屬理氣藥。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1.5~9克,宜後下;研末,每次0.5~0.9克。用於胸脅、脘腹脹痛,腸鳴腹瀉,裡急後重。
【藥理研究】豚鼠離體氣管與肺灌流實驗證明,木香水提液、醇提液、揮發油及總生物鹼能對抗組胺與乙酰膽鹼對氣管與支氣管的致痙作用。揮發油中所含總內酯、木香內酯、二氫木香內酯等內酯成分以及去內酯揮發油均能對抗組胺、乙酰膽鹼與氯化鋇引起的支氣管收縮作用,其中以二氫木香內酯作用較強。
【化學成分】川木香根中分得揮發油(volatile oil),得率為0.8%,用GC/MS鑒定了其中26個成分,揮發油的主要成分為去氫木香內酯,還有愈創木-4 (15),10 (14),11 (13) -三烯-12,6α-內酯、3β-乙酰氧基愈創木-4 (15),10 (14),11 (13) -三烯-12,6α-內酯、大牻牛兒-1 (10)E,4E,11 (13) -三烯-12,6α-內酯等成分。
【使用禁忌】髒腑燥熱,氣虛、陰虛者禁服。芳香不宜久煎。
【相關藥方】①六味木香散:川木香8克,余甘子5克,石榴子、西伯利亞紫堇各3克,小豆蔻、荜茇各2克,另加白糖適量。共研細粉。主治培根木布症、急腹症、胃脘刺痛及嘔吐嗳氣等。
②十三味獅鬣散:川木香8克,余甘子、石榴子、五脈綠絨蒿、矮紫堇、西伯利亞紫堇、胡兀鹫糞、信筒子、唐古特青蘭各3克,荜茇、干姜、芫荽子、小豆蔻各2克。共研細粉。主治培根木保症、血病、膽病、胃病、食積等。
③黑草烏、诃子各37.5克,川木香10克,水菖蒲6克,麝香3克。共研細粉。主治蟲病、疠病刺痛、白喉、炭疽、黃水病及麻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