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太子參 taizishen
【別名】四葉參、童參、孩兒參、米參。
【英文名】Pseudostellariae Radix。
【來源】石竹科植物孩兒參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et Hoffm.的塊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塊根細長紡錘形,外皮淡黃白色,疏生須根。莖直立,有2行短柔毛。葉對生,下部葉匙形或倒披針形,基部漸狹;上部葉卵狀披針形或長卵形;莖頂葉較大,常4葉排成“十”字形。花2型,腋生,莖頂的花大,白色,花梗被短柔毛,萼片5,披針形,花瓣5,先端2齒裂,雄蕊10,花柱3;莖下部的花小,紫色,萼片4,閉合,無花瓣,雄蕊通常2枚。蒴果卵形,種子扁圓或長圓狀腎形,褐色,具疣點。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產地分布】生於林下肥沃陰濕地或陰濕山坡石縫中,有栽培。分布於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地。
【采收加工】夏季莖葉大部分枯萎時采挖,洗淨,除去須根,置沸水中略燙後曬干或直接曬干。
【藥材性狀】細長紡錘形或細長條形,稍彎曲,長3~10厘米,直徑0.2~0.6厘米。表面黃白色,較光滑,微有縱皺紋,凹陷處有須根痕。頂端有莖痕。質硬而脆,斷面平坦,淡黃白色,角質樣(燙後曬干者);或類白色,有粉性(生曬者)。氣微,味微甘。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微苦。歸脾經、肺經。
【功效與作用】益氣健脾、生津潤肺。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臨床應用】用量9~30克,水煎服。用治脾虛體倦、食欲不振、病後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化學成分】含環肽,如太子參環肽A、B、C,假繁縷環肽等,還含有揮發油,其成分已鑒定的有12種,主要糠醇等。另含有多種游離氨基酸,以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最高,占游離氨基酸的30%~40%,還含有麥芽糖等。近年從中分得三棕榈酸甘油酯、棕榈酸、β-谷甾醇、△7-豆甾烯醇 -3-8-D-吡喃葡萄糖苷、肌醇-3-甲醚、a-槐糖和蔗糖、山萮酸等。
【使用禁忌】髒腑燥熱,陰虛津液不足者慎服。
【配伍藥方】①治肺虛咳嗽:太子參15克,麥冬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湖北中草藥志》)
②治病後氣血虧虛:太子參15克,黃芪12克,五味子3克,嫩白扁豆4克,大棗4枚。煎水代茶飲。(《安徽中草藥》)
③治病後虛弱,傷津口干:太子參、生地黃、白芍、生玉竹各9克。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④治心悸:太子參9克,南沙參9克,丹參9克,苦參9克。水煎服,每1劑。[《遼寧中醫雜志》1984,(1):25]
⑤治神經衰弱:太子參15克,當歸、酸棗仁、遠志、炙甘草各9克。煎服。(《安徽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