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威靈仙 weilingxian
【別名】老虎須、鐵掃帚、鐵腳威靈仙、黑骨頭、黑腳威靈仙。
【英文名】Clematidis Radix Et Rhizoma。
【來源】毛茛科植物威靈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團鐵線蓮Clematis hexapetala Pall.或東北鐵線蓮Clematis manshurica Rupr.的根及根莖。(本文以威靈仙為例,右圖亦為威靈仙)
【植物形態】籐本,植物干時變黑。根叢生於塊狀根莖上,細長圓柱形。莖具明顯條紋,近無毛。葉對生,1回羽狀復葉,小葉5,略帶革質,狹卵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鈍或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全緣,主脈3條,上面沿葉脈有細毛,下面無毛。圓錐花序頂生及腋生;總苞片窄線形,密生細白毛;萼片4,有時5,花瓣狀,長圓狀倒卵形,白色或綠白色,外被白色柔毛,內側光滑無毛;雄蕊多數,不等長,花絲扁平;心皮多數,離生,子房及花柱上密生白毛。瘦果扁平,略生細短毛,花柱宿存,延長成白色羽毛狀。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產地分布】威靈仙主要生於山谷、山坡林邊或灌木叢中。分布於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出,除去泥沙,曬干。
【藥材性狀】根莖柱狀,長1.5~10厘米,直徑0.3~1.5厘米;表面淡棕黃色;頂端殘留莖基;質較堅韌,斷面纖維性;下側著生多數細根。根呈細長圓柱形,稍彎曲,長7~15厘米,直徑0.1~0.3厘米;表面黑褐色,有細縱紋,有的皮部脫落,露出黃白色木部;質硬脆,易折斷,斷面皮部較廣,木部淡黃色,略呈方形,皮部與木部間常有裂隙。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鹹。歸膀胱經。
【功效與作用】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屬祛風濕病下屬分類的祛風濕散寒藥。
【臨床應用】用量6~9克,煎湯,消骨鲠可用至30克,或入丸、散劑。用治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鲠咽喉。具有鎮痛、抗瘧,降血糖,利膽,增強食管蠕動,軟化魚骨刺,松弛咽、食道及腸平滑肌等作用。
【藥理研究】對平滑肌有增強節律或松弛作用,具有鎮痛、利膽、引產、抗微生物、抗利尿、降血壓等作用。
【化學成分】威靈仙含齊墩果酸、常春籐皂苷元、威靈仙-23-0-阿拉伯糖皂苷、白頭翁素、白頭翁內酯、甾醇、糖類、皂苷、內酯、酚類、氨基酸等。
【使用禁忌】氣血虧虛及孕婦慎用。
【配伍藥方】①治手足麻痺,時發疼痛,或打撲傷損,痛不可忍,或癱瘓等:威靈仙(炒)150克,生川烏、五靈脂各120克,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用鹽湯下,忌茶。(《普濟方》)
②治尿路結石:威靈仙60~90克,金錢草50~60克,每日1劑,煎服。[《上海中醫藥雜志》1983,(5):30]
③治諸骨哽咽:或靈仙36克,砂仁30克,砂糖一盞,水二鐘,煎一鐘。溫服。(《綱目》)
④治急性乳腺炎:威靈仙適量。研末,以米醋拌和成糊狀,30分種後貼敷於患處,隨干隨換,一般1~3天即愈。[《浙江中醫雜志》198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