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胡黃連

胡黃連

胡黃連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胡黃連 huhuanglian

  【別名】胡連、割孤露澤。

  【英文名】Picrorhizae Rhizoma。

  【來源玄參科植物胡黃連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12厘米。根莖粗達1厘米,根自節上生出。葉柄短,葉匙形或卵形,長3~6厘米,干燥後變黑色,基部下延,邊緣有鋸齒或重鋸齒。花葶有棕色腺毛,穗狀花序長1~2厘米,花梗長2~3毫米,花萼長4~6毫米,果時達1厘米,萼裂片披針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花冠暗紫色,長8~10毫米,外表面被毛,花冠下唇片約為上唇片的1/2,3裂,側裂片頂端2或3小齒,上唇片鉤狀,頂端下凹。花絲無毛,前對花絲長約7毫米,後對花絲長約4毫米。子房長1~1.2毫米。花柱長為子房的5~6倍。蒴果狹卵圓形,長8~10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產地分布】生於海拔3600~4400米的高寒地區的巖石上及石堆或草地。分布於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南部。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干。

  【藥材性狀】呈圓柱形,略彎曲,偶有分枝,長3~12厘米,直徑0.3~1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較密的環狀節,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鱗片狀的葉柄殘基。體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個類白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環。氣微,味極苦。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歸肝經胃經大腸經

  【功效與作用】退虛熱,除疳熱,清濕熱。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虛熱藥。

  【臨床應用】用量3~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浸汁點眼。用治骨蒸潮熱,小兒疳熱,濕熱瀉痢,黃疸尿赤,痔瘡腫痛。

  【藥理研究】具有保肝利膽、抗真菌作用;抗糖尿病活性;降血脂;抑制鹽酸-乙醇誘導的大鼠胃潰瘍;抗腫瘤;對心髒有保護作用。

  【化學成分】胡黃連根莖中含有環烯醚萜糖甙,另含胡黃連苷Ⅰ、胡黃連苷Ⅱ、桃葉珊瑚苷、巖白菜素、11- 0-(4’-甲氧基沒食子酰基)-巖白菜素、雲杉苷等。

  【使用禁忌】脾胃虛弱者慎服。

  【配伍藥方】①治骨蒸勞氣煩熱,四肢無力,夜臥虛汗,唇口干焦,面無血色,日漸贏瘦:胡黃連60克,柴胡(去苗)60克,鱉甲(生用)60克。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用生姜酒調3克。每日早晨、日午、臨臥各一服。(《聖惠方》三聖散)

  ②治癰腫瘡腫,已潰未潰者皆可用之:胡黃連、穿山甲(燒存性)等分為末。以茶或雞子清調塗。(《易簡方》)

  ③治旋耳瘡:胡黃連研細末,麻油調搽。(《外科證治全書》)

  ④治口糜:胡黃連1.5克,細辛、胡黃連各9克,藿香3克。上四味為末,每用1.5克,干摻口內,漱千漱吐之。(《衛生寶鑒》胡黃連散)

  ⑤治血痢:胡黃連、烏梅肉、灶下土,上等分為末,臘茶清調下,空心溫服。(《普濟方》黃連丸)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