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姜黃

姜黃

姜黃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姜黃 jianghuang

  【別名】黃姜、寶鼎香。

  【英文名】Curcumae Longae Rhizoma。

  【來源】姜科植物姜黃Curcuma longaL.的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根粗壯,末端膨大成長卵形或紡錘狀塊根,灰褐色。根莖卵形,內面黃色,側根莖圓柱狀,紅黃色。葉基生;葉片橢圓形或較狹,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葉柄長約為葉片之半,有時幾與葉片等長;葉鞘寬約與葉柄等長。穗狀花序稠密;苞片闊卵圓形,每苞片內含小花數朵,頂端苞片卵形或狹卵形,腋內無花;花萼3鈍齒;花冠管上部漏斗狀,3裂;雄蕊藥隔矩形,花絲扁闊,側生退化雄蕊長卵圓形;雄蕊1,子房下位,花柱絲狀,基部具2棒狀體,柱頭二唇狀。蒴果膜質,球形,3瓣裂。種子卵狀長圓形,具假種皮。花、果期7~8月。

  【產地分布】多栽於向陽、土壤肥厚質松的田園中。分布於福建、浙江、台灣、湖北等地。

  【采收加工】秋、冬采挖,洗淨,煮熟至透心為度,曬干,去外皮,再曬干。

  【藥材性狀】由主根莖加工的呈卵圓形或紡錘形,長2~3.5厘米,直徑1.5~2.5厘米。表面棕黃色至淡棕色,附短的須根,並有多數點狀下陷的須根或少數圓形側生根莖痕。質堅硬,擊破面深黃色至紅黃色,角質,具蠟樣光澤,有點狀維管束。氣香特異,味辛,微苦。由側生根莖加工的呈圓柱形,稍扁壓,長2.5~6厘米,直徑0.8~1.5厘米,略彎曲,常有短的分枝,一端圓鈍,一端為斷面。表面有縱皺紋和明顯環節。

  【性味歸經】性溫,味苦、辛。歸脾經肝經

  【功效與作用】破血行氣、通經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止痛藥。

  【臨床應用】用量3~9克。用治心腹痞滿脹痛、癥瘕、婦女血瘀經閉、產後瘀停腹痛、跌打損傷、癰腫等。

  【藥理研究】藥理研究表明,本品有保肝、利膽、抗菌、抗炎、抗腫瘤、抗艾滋病、抗生育、降血脂、抗病原微生物及抗病原蟲、加快創傷愈合、抗突變等作用。對消化系統有保護作用;增加心髒冠脈血流量;抗凝血和抑制血小板聚集。

  【化學成分】主要含揮發油及酚性物質。揮發油已鑒定出51種成分,以萜類化合物為主,主要有姜黃酮、姜油烯等;酚性成分主要有姜黃素等。應用薄層一比色法測定姜黃素、脫甲氧基姜黃素和雙脫甲氧基姜黃素的含量,並應用薄層掃描法測定姜黃素的含量。另含姜黃新酮、3-谷固醇、3-谷固醇-3-O-胡蘿卜苷、姜黃多糖等。

  【使用禁忌】血虛無氣滯血瘀及孕婦慎服。

  【配伍藥方】①治右肋疼痛,脹滿不食:姜黃(洗)、枳殼(去瓤,麸炒)、桂心(去粗皮,不見火)各15克,甘草(炙)6克。上為細末,每服6克。姜湯調服,熱酒調服亦可,不拘時候。(《濟生續方》推氣散)

  ②治心痛:姜黃30克,桂(去粗皮)90克。上二味,搗羅為細散。每服6克,醋湯調下。(《聖濟總錄》姜桂散)

  ③治臂背痛,非風非痰:姜黃、甘草,羌活各30克,白術60克。每服30克,水煎。腰以下痛,加海桐皮當歸芍藥。(《赤水玄珠》姜黃散)

  ④治牙痛不可忍:姜黃、白芷細辛等分。上為粗末。擦患處,須臾吐涎,以鹽湯漱口。面赤腫者,去姜黃加川芎,其腫立消。(《景岳全書》姜黃散)

  ⑤治諸瘡癬初生時痛癢:姜黃敷之。(《千金要方》)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