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馬蔺子
【別名】荔實、馬楝子、馬蓮子、蠡實。
【英文名】Chinese Iris Seed, Seed of Chinese Small Iris
【來源】鸢尾科植物馬蔺Iris pallasii Fisch.var. chinensis Fisch.的成熟種子。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根莖短而粗壯,根棕褐色,細長而堅韌。葉基生,成叢,堅韌,葉鞘枯死後常裂成細長纖維狀的殘留物,葉片條形,灰綠色,先端漸尖,基部帶紫色,全緣,兩面具7~10條突起的平行脈。花葶從葉叢中抽出,苞片3,花藍紫色,花被6,外輪3,花被片較大,匙形,向外彎曲而下垂,中部有黃色條紋,內輪3花被片倒披針形,直立,花被下部聯合成筒狀,花柱3深裂,花瓣狀,頂端2裂。蒴果長橢圓形,具6條縱肋,先端具尖喙,種子近球形或不規則形,棕褐色,有稜角。
【產地分布】生於向陽山野、路旁、溝邊、草地及草甸,也常栽種於庭院中花圃旁。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果實,曬干,搓出種子,簸淨,炒熟、搗碎用,或以醋拌炒。
【藥材性狀】不規則多面體,長約5毫米,寬3~4毫米。表面紅棕色至黑棕色,略有細皺紋,基部有淺色種臍,質堅硬,不易碎裂。切斷面胚乳發達,灰白色,角質,胚位於種臍的一端,白色,細小彎曲。氣微弱,味淡。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歸肝經、胃經、脾經、肺經。
【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止血。屬止血藥下分類的涼血止血藥。
【臨床應用】用量5~10克,內服煎湯;或入丸、散。治療黃疸型肝炎、痢疾、吐血、衄血、血崩、白帶、咽炎、癰腫、疝痛。外用適量搗敷。治療骨結核:馬蔺子置鐵鍋內炒干研粉,內服,每日3次,每次5~7克,小兒酌減。
【藥理研究】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並有增強腫瘤細胞對放射敏感性的作用,有抗輻射作用,對免疫功能有促進作用,具有抗生育、抗著床等作用。馬蔺子甲素腹腔注射或灌服,對小鼠官頸癌、淋巴肉瘤、腹水型肝癌等有顯著抗癌作用;馬蔺子甲素和馬蔺子乙素有顯著的放射增敏作用,抗癌作用與放射增敏作用均無骨髓抑制副作用;馬蔺子甲素與阿霉素和三尖杉酯鹼合用可阻斷白血病瘤株耐藥性;馬蔺子甲素腹腔給藥或灌服給藥,對正常小鼠或荷瘤小鼠遲發超敏反應均有顯著免疫增強作用,亦有非特異性免疫吞噬功能作用。毒性:馬蔺子甲素小鼠腹腔LDso為(25.4±1.9)克/千克。
【化學成分】種皮的醚溶性部分含馬蔺子甲素、馬蔺子乙素、馬蔺子丙素等。另含羽扁豆烯-3-酮、白桦脂醇、β-谷固醇、植物蠟及多種脂肪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燥熱者禁用,脾虛便溏者慎用。
【配伍藥方】①治黃疸肝炎,小便少而黃:a.馬蔺子9克,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b.馬蔺子9克,茵陳15克。水煎服。(《湖北中草藥志》)
②治諸淋濁:鮮馬蔺子60克,加冰糖15克,開水適量,沖炖,於飯前服。(福州台江《民間實用草藥》)
③小便不利:馬蔺子6克,車前草9克。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④治小便不通:a.馬蔺子6克,搗碎,水煎服。(《天津中草藥》)b.馬蔺子25克,扁蓄10克,木通10克。水煎空腹服,日2次。(《吉林中草藥》)
⑤治痢疾初起:馬蔺子9克,黃刺皮9克。水煎服。(《西寧中草藥》)
⑥治食積不化:馬蔺子炒焦,每服9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⑦治癰腫瘡疖:馬蔺子6克,馬齒苋30克,蒲公英30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⑧治鼻衄,吐血:馬蔺子6克,白茅根30克,仙鶴草15克。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