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木鱉子 mubiezi
【別名】木蟹、土木鱉、殼木鱉、漏苓子、地桐子。
【英文名】Semen Momordicae。
【藥用部位】葫蘆科植物木鱉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 的干燥成熟種子。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質籐本,長4~8米。塊根粗壯,近圓形,稍有分枝。莖幾無毛,有稜線,卷須單一。葉互生,葉柄長5~10厘米,3~5掌狀淺裂至深裂,長8~22厘米,寬近等於長,先端短漸尖,基部心形,近葉柄兩側各有1~2個較大的腺體,中裂片菱狀卵形,側裂片三角卵形,邊緣有波狀三角形齒。花雌雄民株或同株,單生,花梗甚長,每花有1綠色圓腎形苞片,花萼5裂,具暗紫色條紋,花冠鐘狀,淺黃色,直徑約6厘米,5裂,裂片倒卵狀橢圓形,雄蕊3,子房下位。果實寬橢圓形至卵狀球形,長12~15厘米,直徑8~9.5厘米,種子大,35~50粒。花期5~9月,果期9~10月。
【產地分布】生於山坡灌叢中、林緣、河岸,也有栽培。分布於四川、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
【采收加工】冬季采收成熟果實,剖開,曬至半干,除去果肉,取出種子,干燥。
【藥材性狀】呈扁平圓板狀,中間稍隆起或微凹陷,直徑 2~4cm,厚約0.5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網狀花紋,在邊緣較大的一個齒狀突起上有淺黃色種臍。外種皮質硬而脆,內種皮灰綠色,絨毛樣。子葉 2,黃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
【性味歸經】性涼,味苦、微甘。歸脾經、胃經、肝經。
【功效與作用】散結消腫,攻毒療瘡。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用量0.9~1.2g,外用適量,研末,用油或醋調塗患處。用治瘡瘍腫毒,乳癰,瘰疠,痔漏,干癬,禿瘡。
【藥理研究】具有細胞毒作用。
【化學成分】種子含木鱉子皂甙(momordica saponin)Ⅰ及Ⅱ,在植物體內以羧酸鹽形式存在,木鱉糖蛋白,木鱉子素,屬核糖體失活蛋白質。另含α-菠菜固醇、木鱉子皂苷、木鱉子酸、木鱉糖蛋白、齊墩果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孕婦及體虛者慎用。
【配伍藥方】①治痔瘡:荊芥、木鱉子、樸硝各等分。上煎湯,入於瓶內,熏後,湯溫洗之。(《普濟方》)
②治陰疝偏墜痛甚:木鱉子一個磨醋,調黃柏、芙蓉末敷之。(《壽域神方》)
③治諸癬:川槿皮、剪草、木鱉子各等分。上為細末,用醋調,塗之即愈。(《直指方》)
④治瘧母:木鱉子、穿山甲(炮)等分。為末,每服9克,空心溫酒下。(《醫方摘要》)
⑤治風牙疼痛:用木鱉子去殼,磨稀,調上患處。(《普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