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烏梅 wumei
【別名】梅實、熏梅、桔梅肉。
【英文名】Dark Plum Fruit、Smoked Plum、Dark Plum.
【藥用部位】薔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 et Zucc.的近成熟果實。
【植物形態】落葉喬木。樹皮淡灰色或淡綠色,多分枝。單葉互生;有葉柄,通常有腺體;嫩枝葉柄基部有線形托葉2片,托葉邊緣具不整齊細銳鋸齒;葉片卵形至長圓狀卵形,先端長尾尖,基部闊楔形,邊緣具細銳鋸狀齒,沿脈背呈褐黃色。花單生或2朵簇生,白色或粉紅色;芳香;通常先葉開放;有短梗;苞片鱗片狀,褐色;萼筒鐘狀,裂片5,基部與花托合生;花瓣單瓣或重瓣,通常5片,闊倒卵形;雄蕊多數,生於花托邊緣;雌蕊1,子房密被毛,花柱細長,彎曲。核果球形,一側有淺槽,被毛,綠色,熟時黃色,核硬,有槽紋。花期1~2月,果期5~6月。
【產地分布】主產於浙江、福建、雲南等地。
【采收加工】5~6月果青黃色時采收,按大小分開,分別炕焙,火力不宜過大,溫度保持在40℃左右。焙至果肉呈黃褐色起皺皮為度。焙後再焖2~3天,待變成黑色即可。
【藥材性狀】類球形或扁球形,直徑2~3厘米,表面棕黑色至烏黑色,極皺縮,於放大鏡下可見茸毛,基部有圓形果梗痕。果肉軟或略硬,果核堅硬,橢圓形,棕黑色,表面有凹點,內含卵圓形、淡黃色種子1粒。具焦糖氣,味極酸而澀。
【性味歸經】性平,味酸、澀。歸肝經、脾經、肺經、大腸經。
【功效與作用】斂肺、澀腸、生津、安蛔。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臨床應用】用量6~12克。外用適量,搗爛或炒炭研末外敷。用治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蛔厥腹痛、嘔吐、虛熱消渴、崩漏下血、瘡毒等。
【藥理研究】藥理實驗證明,能使膽囊收縮,促進膽汁分泌,並有抗蛋白過敏作用;對多種致病菌有抗菌作用,對各種皮膚真菌亦有抑制作用;有驅蛔蟲的作用;有抗疲勞、抗衰老、抗輻射、拮抗鈣離子、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化學成分】含有72種揮發油成分、有機酸、氨基酸及多糖。用酸鹼滴定法測定烏梅中枸橼酸的含量,按干燥品計算,含有機酸以枸橼酸計,不得少於15.0%。另含蘋果酸、5-羟甲基-2-糠醛、延胡索酸、亞油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表邪未解者禁服,內有實邪者慎用。不宜多食。
【配伍藥方】①治咯血:烏梅不以多少,煎湯,調百草霜。一服愈。(《朱氏集驗方》)
②治咽喉腫痛:烏梅30克,雙花60克,雄黃12克。為末,蜜丸,每丸3克,每次含化1丸,徐徐咽下,每日3次。(《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
③治諸瘡水毒腫痛:烏梅、皂莢子等分。上各燒存性研勻,貼瘡上,毒汁即出。(《普濟方》)
④治雞眼:烏梅肉、荔枝肉各等分,搗膏敷貼。(《瘍醫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