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白花蛇舌草 baihuasheshecao
【別名】蛇舌草、蛇刪草、目目生珠草、蛇針草、節節結蕊草。
【英文名】Herba Hedyotidis
【藥用部位】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 Roxb.的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小草本。莖略扁,細長。葉對生,膜質,無柄,線形,頂端急尖,僅具1條主脈;托葉基部合生,頂端芒尖。春、夏季開花;花單生或成對生於葉腋,無花梗或有短的花梗;萼管球形,4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頂端漸尖,邊緣有緣毛;花冠白色,管狀,頂部4裂,裂片卵狀長圓形;雄蕊4枚,著生於冠管喉部,花藥突出冠管外;花柱頂端2裂,裂片擴展。蒴果膜質,扁球形,頂部有宿存的萼檐裂片。種子細小,有稜。果期8~9月。
【產地分布】生於水田田埂和潮濕的曠地上。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洗淨,鮮用或曬干。
【藥材性狀】全草扭纏成團狀,灰綠色或灰棕色。有主根1條,須根纖細。莖細而卷曲,質脆易折斷,中央有白色髓部。葉多破碎,極皺縮,易脫落;有托葉。花腋生,多具梗。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性涼,味微苦、微甘。歸胃經、大腸經、小腸經。
【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抗癌。屬清熱藥下屬中的清熱解毒藥(一說為抗腫瘤藥)。
【臨床應用】用量50~100克或搗汁,煎服。外用:搗敷。用治肺熱喘咳、咽喉腫痛;濕熱黃疸、胃炎、膽囊炎、膽石症;腸炎、痢疾、腎盂腎炎、尿道炎、盆腔炎;熱毒瘡瘍、肺癰、腸癰、毒蛇咬傷。內服外敷均可。
【藥理研究】增強免疫功能;有抗菌作用,抗腫瘤;對離體兔腸大劑量呈顯著的抑制作用,並可對抗乙酰膽鹼或腎上腺素引起的腸興奮或抑制作用。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
【化學成分】揮發油中提取得34種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對乙烯基苯酚、對乙烯基愈創木酚和芳樟醇。另含有2-甲基-3-羟基-4-甲氧基葸醌、車葉草苷酸、雞屎籐次苷等成分。
【使用禁忌】陰疽,脾胃虛寒,孕婦慎用。
【配伍藥方】①治急慢性腹瀉:鮮白花蛇舌草120克,煎水內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②治咽喉腫痛、結合膜炎:白花蛇舌草鮮全草30~60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③治闌尾炎:白花蛇舌草30克,金銀花、敗醬草各18克,紅籐15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④治毒蛇咬傷:鮮白花蛇舌草全草30~60克。搗爛絞汁或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⑤治胃癌,食管癌,直腸癌:白花蛇舌草75克,薏苡仁30克,黃藥子10克,烏藥3克,龍葵3克,烏梅6克。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⑥治跌打損傷:鮮白花蛇舌草120克。水酒各半煎。內服。(《江西草藥手冊》)
⑦治泌尿系感染:白花蛇舌草全草30克,野菊花30克,金銀花30克,石韋15克。水煎服。(《湖南藥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