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蒲公英

蒲公英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蒲公英 pugongying

  【別名】蒲公草、地丁、蒲公丁、金簪草、狗乳草、黃花地丁。

  【英文名】Taraxaci Herba。

  【藥用部位】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的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含白色乳汁,高10~25厘米。根深長,單一或分枝。葉根生,排成蓮座狀,葉片矩圓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長6~15厘米,寬2~3.5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狹窄,下延成葉柄狀,邊緣淺裂或作不規則羽狀分裂,裂片牙齒狀或三角狀,全緣或具疏齒,綠色,或在邊緣帶紫色斑,被白色絲狀毛。花莖上部密被白色絲狀毛,頭狀花序單一,頂生,全部為舌狀花,兩性,總苞片多層,外層較短,卵狀披針形,先端尖,有角狀突起,內層線狀披針形,先端呈爪狀,花冠黃色,先端平截,5齒裂,雄蕊5,著生於花冠管上,花藥合生成筒狀,包於花柱外,花絲分離,白色,短而稍扁,雌蕊1枚,子房下位,長橢圓形,花柱細長,柱頭2裂,有短毛。瘦果倒披針形。

  【產地分布】生於山坡草地、路旁、河岸沙地及田野間。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夏季開花前或剛開花時連根挖取,除淨泥土,曬干。

  【藥材性狀】干燥的根略呈圓錐狀,彎曲,長4~10厘米,表面棕褐色,皺縮,根頭部有棕色或黃白色的茸毛,或已脫落。葉皺縮成團,或成卷曲的條片。外表綠色或暗灰綠色,葉背主脈明顯。有時有不完整的頭狀花序。氣微,味微苦。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甘。歸肝經胃經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利尿散結。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用量9~30克,內服煎湯,搗汁或人散劑。治療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

  【藥理研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腫瘤,抗胃潰瘍,利膽及保肝,低濃度時直接興奮離體蛙心,而高濃度時則呈抑制作用。能提高離體十二指腸的緊張性並加強其收縮力,臨床認為有健胃和輕瀉作用。注射液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菌株、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殺菌作用。毒性:小白鼠靜脈注射蒲公英注射液的LDso為(58.88±7.94)克/千克,小鼠、兔亞急性毒性試驗對腎髒可出現少量管型,腎小管上皮細胞濁腫緞帶,煎劑給大鼠口服,吸收良好,尿中能保持一定的抗菌作用。

  【化學成分】含蒲公英甾醇、膽鹼、菊糖、果膠、蒲公英固醇、蒲公英素、蒲公英賽醇、咖啡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非實熱證及陰疽者禁服。

  【配伍藥方】①治乳癰初起:蒲公英30克,忍冬籐60克,生甘草6克。水二盅,煎一盅,食前服。(《洞天奧旨》英籐揚)

  ②治急性結膜炎:蒲公英30克,菊花9克,薄荷6克(後下),車前子12克(布包)。煎服。(《安徽中草藥》)

  ③治尿道炎:蒲公英15克,車前草15克,瞿麥15克,忍冬籐9克,石韋4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④治骨髓炎:蒲公英60克,全蠍1條,蜈蚣1條。研粗粉, 白酒250毫升浸泡3~5天。分數次服用。(《青島中草藥手冊》)

  ⑤治燒燙傷:蒲公英根洗淨,搗碎取汁,待凝後塗患處。(《長白山植物藥志》)

  ⑥治急性膽道感染:蒲公英、刺針草各30克,海金沙連錢草各15克,郁金12克,川楝子6克。水煎兩次,濃縮至150毫升。每服50毫升,每日3次。(《全國中草藥匯編》)

  ⑦治急性闌尾炎:蒲公英30克,地耳草半邊蓮各15克,澤蘭青木香各9克。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⑧治慢性胃炎,胃潰瘍:蒲公英干根、地榆根各等分。研末,每服6克,每日3次,生姜湯送服。(《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