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豨莶草 xixiancao
【別名】火莶、豬膏草、虎膏、狗膏、大葉草、蝦鉗草、銅錘草。
【英文名】Siegesbeckiae Herba。
【藥用部位】菊科植物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腺梗豨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或毛梗豨莶Siegesbeckiaglabrescens Makino的干燥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豨莶: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被白色柔毛。莖直立,方形,常帶紫色,枝上部密生短柔毛。葉對生,莖中部葉三角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0厘米,寬1.8~6.5厘米,兩面被毛,下面有腺點,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頂端一枝梗最短,被紫褐色頭狀有柄腺毛,舌狀花黃色,雌性,稍短,長達2.5毫米,管狀花兩性。瘦果稍膨脹而常彎曲,長3~3.5毫米,無冠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腺梗豨莶:一年生草本,株高40~100厘米。莖直立,上部二歧分枝,被開展的灰白色長柔毛和糙毛。基部葉卵狀披針形,花期枯萎,中部葉卵形或菱狀卵形,長3~12厘米,寬3~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下延成具翅而長1~3厘米的柄,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基出3脈,側脈和網脈明顯,兩面被平伏的短柔毛,沿脈有長柔毛。頭狀花序,直徑1.5~1.8厘米,花序梗長3~5毫米,密被紫褐色頭狀具柄腺毛和長柔毛。總苞寬鐘狀,總苞片密被紫褐色頭狀具柄腺毛,外層5片,線狀匙形,長7~12毫米,內層卵狀長圓形,長3.5毫米。舌狀花黃色,舌片先端3齒裂,管狀花黃色。瘦果,倒卵形,長2.5~3.5毫米。花、果期8~9月。毛梗豨莶:一年生草本,較瘦弱,高約50厘米。莖直立,方形,帶紫色,莖上部分枝非二歧枝,疏生平伏短柔毛。葉對生,細圓形,有時三角狀卵形,兩面被毛,邊緣有規則的鋸齒,具柄。頭狀花序多數。排成圓錐狀,花序梗被稀平伏短柔毛,總苞片條狀匙形,舌狀花黃色,雌性,長約2毫米,管狀花兩性。瘦果稍膨脹而彎曲,長約2毫米。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產地分布】豨莶:生於山坡、路邊、林緣。主產於秦嶺和長江流域以南。腺梗豨莶:生於山坡或路旁草地。主產於東北、華北、華東及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等地。毛梗豨莶:生於山坡,路邊。主產於長江以南及西南各省區。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花開前和花期均可采割,除去雜質,曬干。
【藥材性狀】莖略呈方柱形,多分枝,長30~110厘米,直徑0.3~1厘米,表面灰綠色、黃棕色或紫棕色,有縱溝和細縱紋,被灰色柔毛,節明顯,略膨大;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帶綠色,髓部寬廣,類白色,中空。葉對生,葉片多皺縮、卷曲,展平後呈卵圓形,灰綠色,邊緣有鈍鋸齒,兩面皆有白色柔毛,主脈3出。有的可見黃色頭狀花序,總苞片匙形。氣微,味微苦。
【性味歸經】性寒,味辛、苦。歸肝經、腎經。
【功效與作用】祛風濕,利關節,解毒。屬祛風濕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濕強筋骨藥。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用量9~12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用治風濕痺痛,筋骨無力,腰膝酸軟,四肢麻痺,半身不遂,風疹濕瘡。
【藥理研究】抗炎作用;降壓及舒張血管作用;抗病原微生物;豨莶草煎劑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毛梗豨莶草醇提取物1.7克(生藥) /千克劑量時,有明顯的抗早孕作用;豨莶草溶液0.6克/毫升對小鼠腸系膜微循環障礙的血流恢復有顯著促進作用,其作用與丹參注射液0.3克/毫升相當。
【化學成分】豨莶:莖中含β-異丁酰氧基木香烯內酯,腺梗豨莶:全草含腺梗豨莶甙,腺梗豨莶醇,腺梗豨莶酸,毛梗豨莶:全草含豨莶精醇,稀中含奇任醇,16-乙酰基奇任醇,異亞丙基奇任醇。
【使用禁忌】陰血不足者忌服,多服則令人吐。
【配伍藥方】①治高血壓:豨莶草、臭梧桐、夏枯草各9克。水煎服,每日1次。(《青島中草藥手冊》)
②治慢性腎炎:豨莶草30克,地耳草15克。水煎沖紅糖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③治神經衰弱:豨莶草、丹參各15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④治腸風下血:豨莶草,酒蒸為末,煉蜜丸。每服4克,白湯下。(《本草匯言》引《方脈正宗》)
⑤治風熱上攻,牙齒疼痛:豨莶草,霜後收之,曬干為粗末。每用9克,以滾湯泡,任意漱之,醋煎尤妙。(《古今醫統》)
⑥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豨莶草30克,山栀子9克,車前草、廣金錢草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劑。(《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