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蔊菜

蔊菜

蔊菜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蔊菜 hancai

  【別名】野油菜、野芥草、獨根菜。

  【英文名】Herba Rorippae

  【藥用部位】十字花科植物蔊菜Rorippa indica (L.) Hiern的干燥全草。

  【植物形態】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株較粗壯,高20~50厘米,無毛或具疏毛。莖單一或分枝,直立或斜升。葉形多變化,基生葉和莖下部葉具長柄;葉片通常大頭羽狀分裂,長4~10厘米,寬1.5~2厘米,頂裂片大,邊緣具不規則牙齒,側裂片1~3對,上部葉片寬披針形或匙形,具短柄或耳狀抱莖,邊緣具疏齒。總狀花序頂生或側生,開花時花序軸逐漸向上延伸,花小,多數;萼片4,直立,淺黃色而微帶黃綠色,光滑無毛,寬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4毫米,先端內凹;花瓣4,鮮黃色,寬匙形或長倒卵形,長2.5~4毫米,全緣,基部具有短而細的爪;雄蕊6,4長2短;雌蕊1,子房圓柱形,花柱短粗,柱頭略膨大,頂部扁平。長角果線狀圓柱形,較短而粗壯,長1~2厘米,直立或稍彎曲,成熟時果瓣隆起。種子每室2行,多數,淡褐色,寬橢圓形,近三角形或不規則多角形,長0.5~0.7毫米,表面有凹陷的大網紋。花期4~5月(8~9月偶有開花),花後果實漸次成熟。

  【產地分布】生於路旁、田邊、園圃、溝河邊、林緣、屋邊牆腳下及山坡路旁潮濕處。分布於陝西、甘肅、山東、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南、廣東、四川、雲南等地。

  【采收加工】5~7月采收全草。鮮用或曬干。

  【藥材性狀】本品為不規則的段,根、莖、葉、花、果混合,根細長,表面淡黃色,有不規則縱紋;質脆,易折斷;斷面皮部類白色,木部黃色。莖纖細,具縱皺紋,表面淡綠色或帶紫色。葉多卷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長橢圓形至卵形,葉片通常大頭狀羽裂,長5~7厘米,寬1~2.5厘米,頂端裂片較大,邊緣具不規則鋸齒,黃綠色。花序總狀,花小,黃色。角果細圓形,紅褐色,種子多數。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辛、苦。歸肺經肝經

  【功效與作用】祛痰止咳,解表散寒,活血解毒,利濕退黃。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溫解表藥。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10~30克,鮮品加倍;或搗絞汁服。外用:適量,搗敷。主治咳嗽痰喘,感冒發熱,麻疹透發不暢,風濕痺痛,咽喉腫痛,疔瘡痛腫,漆瘡,經閉,跌打損傷,黃疸,水腫。

  【藥理研究】具有止咳、祛痰、抗菌等作用。

  【化學成分】本品主要含蔊菜素、有機酸、黃酮類化合物及微量生物鹼等成分。

  【使用禁忌】過量服用可出現輕微的口干、胃部不適等現象,但不影響繼續治療。

  【配伍藥方】①治感冒發熱:蔊菜15克,桑葉9克,菊花15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②治風濕關節炎:萍菜30克,與豬腳煲服。(《廣西民族藥簡編》)

  ③治小便不利:蔊菜15克,茶葉6克,水沖代茶飲。(《青島中草藥手冊》)

  ④治鼻窦炎:鮮蔊菜適量,和雄黃少許搗爛,塞鼻腔內。(《福建中草藥》)

  ⑤治蛇頭疔:鮮蔊菜搗爛,調鴨蛋清外敷。(《福建中草藥》)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没有相关文章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