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丁香 dīngxiāng
【別名】丁子香、支解香、公丁香。
【英文名】Flos Caryophylli
【藥用部位】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花蕾。
【植物形態】多年生常綠喬木,高12米。樹皮灰白色而光滑。單葉對生,革質,卵狀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先端尖,基部狹呈楔形,全緣,側脈多,平行狀,具多數透明小油點,葉柄明顯。花頂生,3朵一組,集成聚傘形圓錐花序;花萼筒狀,頂端4裂,裂片呈三角形,肉質肥厚,有油腺;花冠圓頭狀,花瓣4,白色而現微紫色;雄蕊多數,子房下位,柱頭細小。漿果紅色或深紫色,卵圓形,內有種子1粒,呈橢圓形。
【產地分布】原產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東非沿岸國家,現我國有栽培。
【采收加工】當花蕾由綠色轉紅時采摘,曬干。
【藥材性狀】略研棒狀。花冠圓球形,花瓣4,覆瓦狀抱合,棕褐色至黃褐色,花瓣內為雄蕊和花柱,搓碎後可見眾多黃色細粒狀的花藥。萼筒圓柱狀,略扁,有的稍彎曲,紅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狀的萼片,“十”字形分開。質堅實,富油性。氣芳香濃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胃經、脾經、腎經。
【功效與作用】溫中降逆、補腎助陽。屬溫裡藥。
【臨床應用】用量1~3克,煎服。用治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
【藥理研究】抗胃潰瘍,止瀉,利膽,鎮痛,抗缺氧,抗凝血,抗突變,抑菌殺蟲。具健胃作用,浸出液具有明顯的刺激胃液分泌作用,並能緩解腹脹、惡心、嘔吐等。另外,對多種致病性真菌、球菌、鏈球菌及肺炎、痢疾、大腸、傷寒等桿菌以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化學成分】含揮發油15%~20%,油中主成分為丁香油酚、β-丁香烯、乙酰基丁香油酚等。另含丁香酚、乙酰丁香酚、異槲皮素、山柰酚、槲皮素、石竹烯氧化物、齊墩果酸、α-衣蘭油烯等成分。
【使用禁忌】熱病及陰虛內熱者忌服。
【配伍藥方】①治朝食暮吐:丁香十五個。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蓮子大。噙咽之。(《摘玄方》)
②治久心痛不止:丁香15克,桂心30克。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熱酒調下3克。(《聖惠方》)
③治冷心疼,面青唇黑,手足厥冷:丁香、良姜、官桂各4.5克。水一碗煎七分,用胡椒二十粒炒黃色為末,調入湯藥內熱服。(《心醫集》)
④治婦人崩中,晝夜不止:丁香60克,酒二升,煎一升,分服。(《梅師方》)
⑤治乳頭裂破:搗丁香末敷之。(《梅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