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玫瑰花 meiguihua
【別名】紅玫瑰、徘徊花、筆頭花、湖花、刺玫花、刺玫菊。
【英文名】Rosae Rugosae Flos。
【藥用部位】薔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花蕾。
【植物形態】小灌木,高約2米。莖直立,粗壯,叢生,多分枝,疏生皮刺,密被刺毛。單數羽狀復葉互生,葉柄基部有長圓形托葉2,邊緣有細鋸齒;卵狀橢圓形小葉5~9,邊緣有鋸齒,上面多皺,無毛,下面被短柔毛。花單生或3~6朵聚生莖頂,花梗有柔毛和腺毛;花萼裂片較瓣為長;花冠大,紫紅色或白色,花瓣5或多數;雄蕊多數,不等長;雌蕊多數,為壺形花托所包被。瘦果扁球形,紅色,具宿萼。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產地分布】生於低山叢中及溝谷中。主產於江蘇、浙江、山東、安徽等地。
【采收加工】4~6月擇晴天采摘花蕾或初開放的花,除去花柄及蒂,用文火迅速烘干或陰干。烘時宜將花攤成薄層,花冠向下,使其最先干燥,然後翻轉再烘至干。
【藥材性狀】花或花蕾略呈球形、卵形或不規則團塊,直徑1.5~2厘米。花托壺形或半球形,與花萼基部相連,花托無宿梗或有短宿梗。萼片5枚,披針形,黃綠色至棕綠色,伸展或向外反卷,其內表面(上表面)被細毛,顯凸起的中脈。花瓣5片或重瓣,廣卵圓形,多皺縮,紫紅多線期,少數黃棕色。雄蕊多數。黃褐色,著生於托托周圍。體輕,質脆。香氣濃郁,味微苦澀。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微苦。歸肝經、脾經。
【功效與作用】行氣解郁、和血止痛。屬理氣藥。
【臨床應用】用量3~6克,水煎服;浸酒或泡茶飲。用治肝胃不和、脅痛脘悶、胃脘脹痛;月經不調、經前乳房脹痛;跌打損傷、瘀腫疼痛等。
【藥理研究】本品有抗病毒、抗腫瘤、促進大鼠膽汁分泌等作用;還有維生素P樣作用;並可解除小鼠口服酒石酸銻鉀的毒性反應,同時可使酒石酸銻鉀抗血吸蟲作用消失。
【化學成分】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有β-香茅醇等。另含丁香油酚、牻牛兒醇、槲皮素、木麻黃素、矢車菊雙苷、庚醛、香茅醛等成分。
【使用禁忌】陰虛火旺慎服。
【配伍藥方】①治氣滯,胸脅脹悶作痛:玫瑰花6克,香附6克。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②治肝胃氣痛:玫瑰花陰干,沖湯,代茶服。(《綱目拾遺》)
③治胃痛:玫瑰花9克,香附12克,川楝子、白芍各9克。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④治肝風頭痛:玫瑰花4~5朵,蠶豆花9~12克。泡開水,代茶頻飲。(《泉州本草》)
⑤治肺病咳嗽吐血:鮮玫瑰花搗汁,炖冰糖服。(《泉州本草》)
⑥治上部食道痙攣,咽中有異物感:玫瑰花、白梅花各3克。代茶飲。(《天津中草藥》)
⑦治腸炎下痢:玫瑰花9克,白頭翁15克,馬齒苋30克,茯苓12克。水煎服。(《山東草藥手冊》)
⑧治痢疾:玫瑰花、黃連各6克,蓮子9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⑨治白帶:玫瑰花9克,烏賊骨12克,白雞冠花9克。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