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旋覆花
【別名】旋覆華、金錢花、夏菊、六月菊、金盞花。
【英文名】Inulae Flos
【藥用部位】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的頭狀花序。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莖短,橫走或斜升,具須根。莖單生或簇生,綠色或紫色,有細縱溝,被毛。基部葉花期枯萎;中部葉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葉端尖,葉基漸狹,無柄,全緣或有疏齒,上面有疏毛或近無毛,下面有疏伏毛;上部葉漸狹小,基部有時稍寬。頭狀花序直徑2.5~4厘米,單生或數個排列成疏散傘房花序,總苞半球形,直徑1.3~1.5厘米,總苞片5層,線狀披針形,最外層披針形而較長,外層基部革質,內層苞片干膜質。舌狀花黃色,雌性,長9~14毫米,頂端3齒裂,管狀花兩性,長4~5毫米,頂端5齒裂,雄蕊5枚,聚藥,雌蕊1枚,子房下位,柱頭2深裂。瘦果圓柱形,有10條縱溝,被疏短毛,冠毛白色。
【產地分布】野生於山谷、河灘、路邊等較潮濕處。分布於東北等地。
【采收加工】夏季或秋季花開放時采摘頭狀花序,曬干。
【藥材性狀】花序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1.5厘米,多松散。總苞半球形,直徑1.3~1.5厘米,總苞片5層,最外層苞片常葉質而長,或上部葉質下部革質,內層苞片干膜質,較窄。舌狀花1輪.雌性,花冠黃色,長0.9~1.4厘米,寬0.8~1毫米,舌片帶狀,開展,頂端有3齒。花柱細長,頂端2裂,分枝稍扁,子房圓柱形,中部膨大,長0.8~1毫米,具10條縱稜,稜部被毛。冠毛1輪,22~30條,白色粗糙,長4~5毫米。管狀花兩性,黃色,密集於中央,花冠長4~5毫米,頂端具5個尖裂片。雄蕊5枚,扁平帶狀,花藥聚合成筒狀,基部延伸成長尾,花絲下部貼生於花冠上部游離。氣微,味苦、辛、鹹。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苦、辛、鹹。歸肺經、胃經。
【功效與作用】降氣、消痰、行水、止嘔。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分類的溫化寒痰藥。
【臨床應用】用量3~9克,煎湯內服,治療風寒咳嗽、痰飲蓄結、胸膈痞滿、喘咳痰多、嘔吐噫氣、以下痞硬。包煎。
【藥理研究】具有鎮咳祛痰、平喘、抗炎作用、抗菌、殺蟲等作用。
【化學成分】含大花旋覆花素、旋覆花素、槲皮素、胡蘿卜苷、去乙酰旋覆花次內酯、旋覆花次內酯、環醚大花旋覆花內酯、氧化大花旋覆花內酯等成分。
【使用禁忌】陰虛勞嗽,風熱燥咳者禁服。
【配伍藥方】①治咳嗽氣逆:旋覆花9克,半夏6克,前胡6克,蘇子9克,生姜9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②治風痰嘔逆,飲食不下,頭目昏悶:旋覆花、枇杷葉、川芎、細辛、赤茯苓各3克,前胡4.5克。姜、棗水煎服。(《婦人良方》旋覆花湯)
③治痰飲在胸膈,嘔不止,心下痞硬者:旋覆花、半夏、茯苓、青皮。水煎服。(《產科發蒙》旋覆半夏湯)
④治伏暑、濕溫,脅痛或咳或不咳,無寒,但潮熱或寒熱為瘧狀:生香附9克,旋覆花9克(絹包),蘇子霜9克,廣陳皮6克、半夏15克,茯苓塊9克,薏苡仁15克。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溫服。(《溫病條辯》香附旋覆花湯)
⑤治風濕痰飲上攻,頭目眩脹:旋覆花、天麻、甘菊花各等分,為末,每晚服6克,白湯下。(《本草匯言》引《方脈正宗》)
⑥治唾如膠漆稠黏,咽喉不利:旋覆花為末,每服6~9克,水煎,時時呷服。(《衛生易簡方》)
⑦治小便不行,因痰飲留閉者:旋覆花一握。搗汁。和生白酒服。(《本草匯言》引《方脈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