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中藥網 >> 中藥名稱 >> 秦皮

秦皮

秦皮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秦皮 qinpi

  【別名】蠟樹皮、秦白皮、梣皮。

  【英文名】Fraxini Cortex

  【藥用部位】木犀科植物尖葉白蠟樹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的枝皮或干皮。

  【植物形態】落葉喬木,高10~12米。樹皮灰褐色,較平滑,老時淺裂。奇數羽狀復葉,對生;葉軸具柔毛及腺毛,後漸脫落;小葉3~5,卵形或長卵形,先端長漸尖,邊緣有銳鋸齒,上面光滑,下面沿主脈及側脈被柔毛;花與葉同時或稍後開放,雄性與兩性異株,圓錐花序生於嫩枝頂端及葉腋;花小,花萼鐘狀,不規則4~5裂;無花冠;雄蕊2枚,外露;柱頭2深裂;常鉗形內彎。翅果長倒卵形或倒披針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產地分布】均生於山坡路邊或林中。分布於陝西、甘肅、湖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剝取枝皮或干皮,曬干。

  【藥材性狀】枝皮:卷筒狀或槽狀,長10~60厘米,厚1.5~3毫米。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間呈斑狀,平坦或稍粗糙,並有灰白色圓點狀皮孔及細斜皺紋,有的具分枝痕。內表面黃白色或棕色,平滑。質硬而脆,斷面纖維性,黃白色。無臭,味苦。干皮:長條狀塊片,厚3~6毫米。外表面灰棕色,具龜裂狀溝紋及紅棕色圓形或橫長的皮孔。質堅硬,斷面纖維性較強。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澀。歸肝經膽經大腸經

  【功效與作用】清熱燥濕、收澀、明目。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燥濕藥。

  【臨床應用】用量6~12克,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洗患處。用治熱痢、洩瀉、赤白帶下、目赤腫痛、目生翳膜。

  【藥理研究】抗菌、抗炎、鎮痛,可用於“痛風”性關節炎,影響花生四烯酸代謝;還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化學成分】含七葉樹苷、秦皮苷、七葉樹內酯等成分,並分得微量成分N-苯基-2-苯胺,該成分首次從木樨科中得到。另含馬栗樹皮苷、馬栗樹皮素、秦皮素、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熊果酸、胡蘿卜苷等成分。

  【使用禁忌】脾胃虛寒者禁服。

  【配伍藥方】①治急性菌痢:秦皮、苦參各12克,炒萊菔子、廣木香各9克。共為細末,開水調服,每次9~12克,每日3~4次。(《國醫論壇》1986,(2),52)

  ②治慢性細菌性痢疾:秦皮12克,生地榆椿皮各9克。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③治急性肝炎:秦皮9克,茵陳蒲公英各30克,黃柏9克,大黃9克。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④治麥粒腫,大便干燥:秦皮9克,大黃6克。水煎服。孕婦忌服。(《河北中藥手冊》)


  • 上一頁:
  • 下一頁:
  • 神農中藥網 www.yesa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