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穿破石 chuanposhi
【別名】地棉根、川破石 、黃蛇、鐵籬根、九層皮、柘根、山黃箕。
【英文名】Radix Maclurae
【藥用部位】桑科植物構棘Machura cochinchinensis (Lour) Corner或柘樹M. tricuspidata Carr.的干燥根。
【植物形態】常綠灌木,高2~4米。直立或攀援狀,根皮橙黃色,枝灰褐色,光滑,皮孔散生,具直立或略彎的棘刺,粗壯。單葉互生,葉片革質,倒卵狀橢圓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鈍或漸尖,或有微凹缺,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基出脈3條,側脈6~9對。花單性,雌雄異株,球狀花序單個或成對腋生,具短柄,被柔毛,雄花具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雌花具花被片4,先端厚有絨毛。聚花果球形,肉質,熟時橙紅色,被毛,瘦果包裹在肉質的花被和苞片中。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產地分布】生於山坡、溪邊灌叢中或山谷、林緣等處。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出根部,除去泥土、須根,曬干,或洗淨,趁鮮切片,曬干。亦可鮮用。
【藥材性狀】根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1.5~2.5厘米;或已切成圓形厚片。外皮黃色或橙紅色,具顯著的縱皺紋及少數須根痕。栓皮薄而易脫落。質地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皮部薄,灰黃色,具韌性纖維,木部占絕大部分。黃色,柴性,導管孔明顯,有的中央部位有小髓。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性涼,味淡、微苦。歸心經、肝經。
【功效與作用】祛風通絡,清熱除濕,解毒消腫。屬祛風濕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濕清熱藥。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用量9~30克,鮮者可用至120克;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主治風濕痺痛,跌打損傷,黃疸,腮腺炎,肺結核。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淋濁,蠱脹,閉經,勞傷咯血,疔瘡癰腫。
【藥理研究】具有抗結核桿菌作用。柘樹根水提液經樹脂處理獲得的兩組黃酮組分1、組分2,分別加入人胃癌細胞NKM進行體外培養同位素標記實驗,結果表明,組分1、組分2對NKM細胞DNA、蛋白質合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隨劑量的增加,抑制率也相應的增加。組分1對RNA的合成抑制顯著,而組分2對RNA的合成抑制不顯著;組分l劑量300μg/ml時,從細胞形態看出在幾小時內細胞死亡、解體。
【化學成分】穿破石含柘樹異黃酮A、3'-O-甲基香豌豆苷元、去氫木香內酯、亞油酸甲酯等。
【使用禁忌】孕婦慎服。
【配伍藥方】①治閉經:穿破石根15~30克。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②治肺熱咯血:穿破石30克,去粗皮,炒焦,水煎,沖糖服,每日3次。(《浙江藥用植物志》)
③治瘡癰腫:穿破石鮮根皮或鮮葉,搗爛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④治外痔出血:鮮穿破石120克,水煎服。另用紅馬蹄草搗爛外敷患處。連續3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⑤治胃、十二指腸潰瘍疼痛:鮮穿破石60克。水煎,3次分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⑥治骨折:穿破石、三加皮、胡頹子各等量,均用根皮焙干研末,以適量凡士林加熱調成膏狀,復位後,外敷藥膏,夾板固定。隔日換藥一次。(《全國中草藥匯編》)